临近年关,很多朋友都会习惯把这一年攒下来的钱往银行里放,安全又省心。
但去银行存钱真的可以百分百放心吗?
前不久,就有粉丝留言说自己去银行办理30万定期转存业务时,被工作人员诱导买成了理财产品。
其实“存钱变理财”,“存钱变保险”并不算什么稀奇事,隔三岔五就会爆出一桩,明明是想去存钱的,结果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份理财或保险。
那我们去银行存钱,怎么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呢?如果真的买错成其他产品又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聊聊这些话题。
大多数人对银行都有种天然的信任感,想着钱放这里,一定安全。
实际上在银行存钱也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年底和年初这段时间,不少银行为了冲业绩,会给新客一些利率补贴,但优惠的同时,也暗藏了不少陷阱,我们一不注意就很容易踩坑。
所以,大家在银行存钱时一定要注意以下3点:
1、不要被忽悠买了其他产品
很多人去银行存钱时,会遇到某些工作人员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给我们推荐其他产品,又不讲清楚到底是不是存款。
这些要么是理财产品,要么就是保险,如果我们没有分辨清楚,就稀里糊涂地交了钱,后续需要用钱时就相当麻烦。
尤其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普通债券和信托,自前年资管新规出台后,都不能保本保息,需要由我们自负盈亏。
2、不要随便把手机交给工作人员
很多朋友去银行存钱时,因怕麻烦或不懂具体的操作,就直接把自己的手机交给工作人员,让其代为办理。
而我们的手机中有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明等个人信息,某些工作人员可能会为了业绩或个人利益,擅自给我们开个信用卡。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还是谨慎为好~
3、不要把钱全都存在同一家银行
大部分人都会以为,银行存款有国家兜底,就算倒闭了,国家也会帮我们解决。
事实上,同一家银行只有50万以内的资金才安全,因为《存款保险条例》有规定,50万以内的本息,就算银行倒闭了,也可以全额赔偿。
超过50万的部分就只能等银行破产后清算了,而清算又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最终能拿到多少钱也是一个未知数。
下面就教大家两招,减少在银行存钱时被坑:
1、尽量去柜台、ATM或线上存钱
平常我们去银行存钱时,最先遇到的就是大堂经理,有时候他们会为了业绩,给我们推荐一些“高收益”的产品。
别说老人家容易被忽悠了,我们有时候也逃不过他们的“花言巧语”,所以存钱优先在柜台办理,要明确跟柜台工作人员说办理什么业务。
当然了,也可以在ATM或线上APP存钱,比如每月工资到账后转定期存款,可以直接在线上APP办理,这样能直接隔绝工作人员的“甜言蜜语”。
如果爸妈上年纪了,搞不懂如何操作的话,我们也尽量陪同去办理或代其操作。
另外,如果是帮爸妈存钱的话,也可以办一个存折,一般需要本人去柜台才能取到钱,老人的防范意识弱一些,现在网络诈骗这么多,办存折会更安全。
2、存钱时要仔细核对凭证细则
存单与理财、保险等其他产品的凭证,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你办的是存款业务,一般会给你【存单】等凭证,上面会载明具体金额、利率以及到期利息,而理财产品一般是不会承诺保本保息的,部分保险产品,比如增额寿、年金险则会在合同写明每年的现金价值等信息。
而且保险和理财产品的合同一般比存单要厚得多,如果你拿到的合同是厚厚一沓,那就得当心了!
首先,看看这款产品到底符不符合自身的需求。
如果是保险产品的话,一般会有15天左右的犹豫期,如果不想要,犹豫期内可以全额退保,没有任何金钱损失。
而大部分理财产品是没有固定投资期限的,如果买错了,自己又不想要,可以考虑卖掉,可能会有一点经济损失,要是有固定投资期限的,也可以找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协商解决。
但如果符合自己需求,也可以考虑继续持有。
比如被忽悠买了某款养老保险产品,假若自己本身也有准备养老金的打算,产品的收益也在承受范围内,继续持有也无妨。
毕竟像增额寿、年金险等养老保险产品,受国家金监总局和《保险法》双重护航,现金价值也白纸黑字写在合同内,很安全;收益能逐年复利递增,还能锁定利率,长期持有下,还挺可观。
这年头,挣钱太难了,攒到钱,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所以,大家不论是把钱存银行也好,还是用来买其他理财产品,都得提高警惕,注意各方面细节,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如果对于以上内容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预约专业的老师进行1对1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