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严格的监管,那是不是保险公司就不会破产了呢?
并不是,实际上保险公司也可能会破产的,但大家不需要担心。
如果因为极端风险,所有手段都用尽了,最后保险公司还是没救回来,国家也不会放任不管。
根据《保险法》第92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 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注意,这里的措辞,是“必须”而不是“可以、可能、应该”,说明是一定会有人接手的。
后面还补充说明,如果不能用市场化的手段达成一致,国家会指定公司接手。
这就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保险公司的保单,是有国家信用帮忙托底的。
关于破产这点,大家担心的是保单的安全性,其实可以和银行业做个横向对比。
大家天然对银行有信任感,即便是家门口的地方小银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往里存钱,也很少有人问,银行倒闭了怎么办。
而保险公司呢,即便是有雄厚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只是买个几百块、上千块的保险,就会有很多人来问,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
这一方面是因为业务形态不同,大家日常都要和银行打交道,对于熟悉的东西天然有信任感。
过去二十年保险业的粗放式发展,以及某些保险代理人的不合规展业,也加深了大家对保险的误解。
另一方面,保险赔付是未来的事,大家自然会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自然也会想到保险公司是不是会出现无力赔付的情况。
但与大家经验不符的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往往是银行破产的多,保险公司破产的少,如果同样体量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起出事,政府更倾向救助保险公司。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放弃了雷曼兄弟(投行),让其破产,却注资850亿美元,救了美国国际集团(保险公司)。
再比如国内,银行有破产的先例,就是海南发展银行,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下,这里不细说。
但保险公司至今为止,没有一家公司破产。
在我们新中国的保险历史上,一共有三家公司(新华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和安邦保险)出现过濒临破产的重大风险,最终都在政府的强力救助下,转危为安,甚至成为保险巨头。
保险老六家之一的新华保险,2006 年风险暴露,2007 年当时的保监会就强势介入,收购了新华 38% 的股权,并全面接管新华,两年后,保监会把新华股权转让给了中央汇金,最后还赚了 12.4 亿。
2011年,新华人寿在 A 股、H 股同时上市,成为中国仅有的 6 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
如今,新华的业务进一步扩大,保费规模仅次于国寿、平安和太保,位列第四,成了消费者口中的大公司。
最近的例子是安邦,2018 年出现问题,2 万多亿的盘子,堪比之前 p2p 最鼎盛时期全行业的规模。
与 p2p 到处拉横幅维权相比,银保监会对安邦接管的两年间,1.5 万亿的中短期“理财险”全部兑付,没有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
这就是行业与行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