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回答被推举为
「 最佳回答 」
吕亨琰蝶
买保险记住5个点:
● 先规划,后产品
● 先保额,后保费
● 先保障,后理财
● 先大人,后孩子
● 先人身,后财产
一、先规划,后产品
在我接触过的朋友里,有一个现象特别普遍。
很多人在起心动念想买保险的下一刻,脱口而出就是一句:
买哪款好?
保险产品千千万,纷繁复杂, 卖保险的人人都在说自家产品好。
外行一不小心就会着了道,买到不合适的产品。
对于保险来说,与其问「哪款更好」,不妨先搞清楚「我需要什么」。
No risk 没有风险
No insurance 就没有保险
当年大学第一节 保险专业课上,老师就给我们传达了这个概念,让我理解了保险本质是帮我们转移家庭财务风险的工具,买保险核心是明白家庭有多少风险需要转移。
保险作为一个保障工具,它帮我们转移那些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极端风险,当家庭在发生重大危机时,可以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将 保险规划提炼为三个步骤:
1、分析自身的风险:自己/家庭面临怎样的风险?
2、确定担忧的风险:自己/家庭不愿意承担哪些风险带来的创伤?
3、选择对应的保险:担心什么保什么;什么风险带来的创伤大,就先保什么。
那么,我们面临着什么风险呢?
为此,我做了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表一:人身主要风险对照表
表格中的「风险缺口」的数值不是一定的,大家根据自己的状况衡量实际需要,有哪些是承担不了或不愿承担的,然后再去买相应的保险即可。
二、先保障,后理财
保险姓保,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甚至说只有保障。
买保险其实买的是一种「反向彩票」。
咱们知道,买彩票的钱会集中放到一个「奖金池」里,谁运气好谁就能从池子里拿钱。
保险与之相反,是谁运气不好谁从池子里拿钱。
很多人在刚接触保险的时候,分不清保险和理财的区别。
心里盘算保险的收益水平,担心交那么多年的保费会不会不划算。
如果只从收益角度出发,保险很难说是划算的。可是一旦遇到生活的暴击,保险的作用就会突显出来。
保险最大的功能就是保障。
基于「保险姓保」的逻辑,所以要慎买储蓄型/分红型/返还型产品。
分红型/返还型保险,有病治病,没病返还,看起来很美。
但事实上,所谓的保本或者返还,是把保险和理财产品捆绑销售。
比如100块的保险,
50块是用来保风险的,50块是用来理财,
用来理财的50块存余额宝,25年后就有100块。
25年后,把理财赚的这100块返还给你,你以为自己没花钱白赚了一份保险,实际是被精明的保险公司忽悠了。
拿「天安人寿爱立方」和同等功能的「 哆啦A保」对比:
同样是30岁男,20年交,保终身,40万保额,
前者每年需要交14144元,到66岁,承诺返还保费28W。后者每年保费只要8760。
稍微算一下,拿每年多出来的钱放余额宝,都能拿回29W.......
另外,大多数普通家庭不建议买 年金险。
年金险目标是教育和养老,综合年化能够达到3%-4%之间。
年金险的主要功能有两点:
一是富人用作财富传承的工具。
比如身价几个亿的富人,现在日子过得不错。但是万一有天破产了,自己的养老和孩子的未来没法得到保障,那就不妨花1千万买个年金险,每年能回几十万,确保日子过得下去。
二是面向养老的储蓄工具。
年金险带来的,不是丰厚的投资回报,而是稳定与安全。
只要在相对年轻时往里存钱,那么等老的时候,即便产品下架了,保险公司倒了,也能稳稳地拿到一笔钱。
这就很适用于那些每月存不下钱,并为自己养老担心的人。
除了上述两点,咱们普通家庭手上的弹药有限,还是慎买年金险。
三、先保额,后保费
保险保障我们不愿承受的风险,风险有多大就要买多大的保额。
买保险,就是在买保额。
所谓保额,就是发生风险时,保险公司最高赔付的钱。
保额越高,能够覆盖的风险缺口就越大。
拿坑人无数的「 平安福」举例:
每年交13500,能获得31万寿险,30万重疾,50万意外,看起来保障又全又多。
我们且不说性价比低,像31万的寿险保额根本起不到保障作用。
现在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家庭就要背负百万以上的贷款,三四线买房也要有几十万,加上未来子女抚养和老人养老的费用,31万只是杯水车薪。
不仅如此,寿险和重疾险共享的是同一额度,假如某人得了重疾赔了30万,那么他后来身故,就只能赔1万。
简直坑出天际。
最理想的情况下,保额应该能够完全覆盖表一中提到的风险。
但是咱们普通家庭预算有限,最起码要达到一个标准,常规来说:
保额=已有负债+3至5年的生活费+子女教育金+老人抚养费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个初步的计算。
结合上面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测算一下人生各个阶段需要的保额,梳理出一个粗略的表格:
四、先大人,后孩子
很多人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对老人的孝顺,优先给他们配置了保险。
再看看自己身体力壮,吃嘛嘛香,感觉没有配置保险的必要。
如果真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
保险不是保平安,保险只能在我们遭遇万一的时候支援我们一笔钱。
谁是家里的摇钱树,谁最应该先买保险。
先给孩子这个“碎钞机”买保险会让我们的财务风险更大。
我们把潜在的可能性列出来一下:
如果孩子出事情了,大人可以通过努力赚钱为孩子治病。
可是大人出事情了,就只能留孩子嗷嗷待哺,连给孩子需交保费的钱没了。
大人是家里的 顶梁柱,是主要劳动力和收入来源,一旦出事,对家庭的财务状况是最大的。
要记住
你才是孩子最强大的庇护伞,老人最后停泊的港湾。
家庭中,强者保护弱者,保险保护强者。
五、先人身,后财产
咱们身边很多人,给车上了全险,自己却是什么保险都没有。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也是振振有词。
问:你知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
答:人死了,钱没花了。
再问:你知道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
又答:人活着,钱没了。
这么说的潜台词是:
给车买保险属于「人活着,钱没了」的情况,害怕自己爱车出事情,自己赔个倾家荡产。
给自己买保险属于「人死了,钱没花了」的情况,人不用为自己的身后事操心。
这是没有认识到人遭遇「暴击」的风险比车的风险还高,没有认清到自己身上家庭的责任与重担。
我们带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出事,
可一旦出事,房贷呢?车贷呢?父母呢?孩子呢?
一场意外,要是没死呢?自己康复期间是不是要花销,钱从哪弄?
● 先规划,后产品
● 先保额,后保费
● 先保障,后理财
● 先大人,后孩子
● 先人身,后财产
一、先规划,后产品
在我接触过的朋友里,有一个现象特别普遍。
很多人在起心动念想买保险的下一刻,脱口而出就是一句:
买哪款好?
保险产品千千万,纷繁复杂, 卖保险的人人都在说自家产品好。
外行一不小心就会着了道,买到不合适的产品。
对于保险来说,与其问「哪款更好」,不妨先搞清楚「我需要什么」。
No risk 没有风险
No insurance 就没有保险
当年大学第一节 保险专业课上,老师就给我们传达了这个概念,让我理解了保险本质是帮我们转移家庭财务风险的工具,买保险核心是明白家庭有多少风险需要转移。
保险作为一个保障工具,它帮我们转移那些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极端风险,当家庭在发生重大危机时,可以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将 保险规划提炼为三个步骤:
1、分析自身的风险:自己/家庭面临怎样的风险?
2、确定担忧的风险:自己/家庭不愿意承担哪些风险带来的创伤?
3、选择对应的保险:担心什么保什么;什么风险带来的创伤大,就先保什么。
那么,我们面临着什么风险呢?
为此,我做了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表一:人身主要风险对照表
表格中的「风险缺口」的数值不是一定的,大家根据自己的状况衡量实际需要,有哪些是承担不了或不愿承担的,然后再去买相应的保险即可。
二、先保障,后理财
保险姓保,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甚至说只有保障。
买保险其实买的是一种「反向彩票」。
咱们知道,买彩票的钱会集中放到一个「奖金池」里,谁运气好谁就能从池子里拿钱。
保险与之相反,是谁运气不好谁从池子里拿钱。
很多人在刚接触保险的时候,分不清保险和理财的区别。
心里盘算保险的收益水平,担心交那么多年的保费会不会不划算。
如果只从收益角度出发,保险很难说是划算的。可是一旦遇到生活的暴击,保险的作用就会突显出来。
保险最大的功能就是保障。
基于「保险姓保」的逻辑,所以要慎买储蓄型/分红型/返还型产品。
分红型/返还型保险,有病治病,没病返还,看起来很美。
但事实上,所谓的保本或者返还,是把保险和理财产品捆绑销售。
比如100块的保险,
50块是用来保风险的,50块是用来理财,
用来理财的50块存余额宝,25年后就有100块。
25年后,把理财赚的这100块返还给你,你以为自己没花钱白赚了一份保险,实际是被精明的保险公司忽悠了。
拿「天安人寿爱立方」和同等功能的「 哆啦A保」对比:
同样是30岁男,20年交,保终身,40万保额,
前者每年需要交14144元,到66岁,承诺返还保费28W。后者每年保费只要8760。
稍微算一下,拿每年多出来的钱放余额宝,都能拿回29W.......
另外,大多数普通家庭不建议买 年金险。
年金险目标是教育和养老,综合年化能够达到3%-4%之间。
年金险的主要功能有两点:
一是富人用作财富传承的工具。
比如身价几个亿的富人,现在日子过得不错。但是万一有天破产了,自己的养老和孩子的未来没法得到保障,那就不妨花1千万买个年金险,每年能回几十万,确保日子过得下去。
二是面向养老的储蓄工具。
年金险带来的,不是丰厚的投资回报,而是稳定与安全。
只要在相对年轻时往里存钱,那么等老的时候,即便产品下架了,保险公司倒了,也能稳稳地拿到一笔钱。
这就很适用于那些每月存不下钱,并为自己养老担心的人。
除了上述两点,咱们普通家庭手上的弹药有限,还是慎买年金险。
三、先保额,后保费
保险保障我们不愿承受的风险,风险有多大就要买多大的保额。
买保险,就是在买保额。
所谓保额,就是发生风险时,保险公司最高赔付的钱。
保额越高,能够覆盖的风险缺口就越大。
拿坑人无数的「 平安福」举例:
每年交13500,能获得31万寿险,30万重疾,50万意外,看起来保障又全又多。
我们且不说性价比低,像31万的寿险保额根本起不到保障作用。
现在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家庭就要背负百万以上的贷款,三四线买房也要有几十万,加上未来子女抚养和老人养老的费用,31万只是杯水车薪。
不仅如此,寿险和重疾险共享的是同一额度,假如某人得了重疾赔了30万,那么他后来身故,就只能赔1万。
简直坑出天际。
最理想的情况下,保额应该能够完全覆盖表一中提到的风险。
但是咱们普通家庭预算有限,最起码要达到一个标准,常规来说:
保额=已有负债+3至5年的生活费+子女教育金+老人抚养费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个初步的计算。
结合上面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测算一下人生各个阶段需要的保额,梳理出一个粗略的表格:
四、先大人,后孩子
很多人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对老人的孝顺,优先给他们配置了保险。
再看看自己身体力壮,吃嘛嘛香,感觉没有配置保险的必要。
如果真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
保险不是保平安,保险只能在我们遭遇万一的时候支援我们一笔钱。
谁是家里的摇钱树,谁最应该先买保险。
先给孩子这个“碎钞机”买保险会让我们的财务风险更大。
我们把潜在的可能性列出来一下:
如果孩子出事情了,大人可以通过努力赚钱为孩子治病。
可是大人出事情了,就只能留孩子嗷嗷待哺,连给孩子需交保费的钱没了。
大人是家里的 顶梁柱,是主要劳动力和收入来源,一旦出事,对家庭的财务状况是最大的。
要记住
你才是孩子最强大的庇护伞,老人最后停泊的港湾。
家庭中,强者保护弱者,保险保护强者。
五、先人身,后财产
咱们身边很多人,给车上了全险,自己却是什么保险都没有。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也是振振有词。
问:你知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
答:人死了,钱没花了。
再问:你知道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
又答:人活着,钱没了。
这么说的潜台词是:
给车买保险属于「人活着,钱没了」的情况,害怕自己爱车出事情,自己赔个倾家荡产。
给自己买保险属于「人死了,钱没花了」的情况,人不用为自己的身后事操心。
这是没有认识到人遭遇「暴击」的风险比车的风险还高,没有认清到自己身上家庭的责任与重担。
我们带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出事,
可一旦出事,房贷呢?车贷呢?父母呢?孩子呢?
一场意外,要是没死呢?自己康复期间是不是要花销,钱从哪弄?
发布于 2021-03-27
576
0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