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回答被推举为
「 最佳回答 」
观痛卢
怎样买合理,这个标题太大,大到难以动笔。。。
先掰掰手指头数一数不合理的做法。
被推销肯定是不合理的。
前几年的万能险很有代表性,小孩子建议买万能、年轻人适合买万能,老年人更应该买万能,有病治病无病养老是最常见的话术。
于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手一份万能险,某公司还宣扬每几秒钟就售出一份万能险。。。
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也是不合理的。
最常见的是职场、圈子里的跟风、攀比。他买这个好像不错,我也买。她打飞的出境买,我也去。
人与人的情况不一,需求点自然截然不同。
就像他穿西服比较帅,我穿唐装更儒雅。她皮肤白穿啥都好看,我肤色黄就不适宜灰绿色。
比较产品属于常见现象,可很不合理。
货比三家几乎是每位买家的本能,也是消费者的权利,但你要看在什么时候来比较产品。
经常听到抱怨,说收到一大堆计划方案,看得头晕无从选择。
别说从未接触过保险的普通消费者了,就连保险从业者也无法短时间内在海选方案中找到好产品。
而且这里的好,只是片面的好, 保额高保费少、保障全期限长、年龄小回报多。。。
有没有想过如果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再怎么好起不到效果有个P用!
最后说一个看似合理,但并不是太合理的一个理念,眼光太过长远。
很多消费者与销售员都会有意无意陷入一个误区,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未来几十年后。
保险产品是阶段性的,如同电子产品,更新替换的速度近几年越来越快。
6年前,我主卖一款生命人寿的福满堂定期重疾险,40种重疾8种轻症,秒杀市场上任何重疾险。
当时排名前10的各家公司重疾险,基本都是纯粹的重疾,只有一两家合资公司有附带原位癌。
3年前,40岁以下的年龄段群体,谁买终身重疾谁SB,缴费期满后几乎与保额持平,等于自己在保自己【当时HK保险说内地保费高就是这个原因,一直延续至今,都不带更新的】。
看看如今的保险市场,重疾险如雨后春笋般上市,产品特性、保费,与前几年的代差非常明显。
那么几年、十几年之后呢,现在买的保险还能跟上需求变化、市场发展的步伐?买方与卖方之间对合理买保险的认知,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
100个人卖保险,就有100种方式。
个人坚持这种模式: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工作性质、收入支出、身体状况等等信息);
2、风险评估(找到家庭/个人应对各类风险的缺口);
3、需求分析(需要什么保险、需要多少保额、需要保多长时间、需要付多少钱);
4、方案设计(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交流沟通,有针对性筛选、配置合适的保险产品);
5、沟通调整与解读条款(这点很重要,保险以条款为准,购买之前务必读懂);
6、签署意向(填投保单、健康告知,签名);
7、递送保单签收回执(收到保单后的10天内是犹豫期,如不满意,可全额退保);
8、后续服务(保全-地址联系方式或缴费银行变更、几年后保单检视、理赔等等)。
发布于 2021-04-10
268
0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