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回答被推举为
「 最佳回答 」
易兰舒
1、被阉割的意外伤残
当你拿到一份意外险的保单,你需要注意,意外伤残责任保额是否被阉割,或者根本没有意外伤残责任,为什么要重视意外伤残责任?举个例子,一场事故,经过治疗,人没身故反而残疾,这一部分风险若不能转嫁,后期康复护理医疗开销,或者因残疾找不到工作,家庭收入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大幅减少。
阉割的:?
2、发生意外后,有生存期限制的意外险
发生意外后,有生存期限制的意外险,对于被保险人来说无异于是头上悬的一把刀,意味着过了合同约定的生存期才能得到保额赔付,过不了,就不能赔付,人性面前,一些高额医疗费困扰多数人,家人放弃治疗怎么办?那可是一条生命。
3、意外卡单是否激活,若未激活保障不会生效
很多人并不知道,意外卡单形式购买后并非马上生效,需要在官网激活,才能发挥保障作用。若没有激活,保障就不能生效。买了也等于白买。
4、意外医疗免赔额过高
常见于费用补偿型意外医疗险,市面常见免赔额有50元、100元、200元甚至1万,什么意思呢?若单次免赔额1万元,意味着这次意外报销部分仅仅是超过1万以上的部分,若是小意外,医疗消费不到1万,保险公司也不会赔的,所交保费无异于打水漂,给保险公司送钱也不是这么送的吧。免赔额越高,越不值得买。最好选择无免赔额,报销比例100%的意外险。
5、注意保障责任,不坐的交通工具,买了也是浪费。
保险多一份保障,保险公司多一份成本,你们多花一份钱,高频出行或者低频出行,分别对待,诸如火车、游轮这种,你们平日上下班也用不到,这种综合意外险买了也是浪费。若你做出租车上下班,若公共交通意外险保险责任中并不保障出租车出行,也不能起到转嫁风险的目的。
你没看过有人坐游轮上下班或者火车上下班的吧,那买保障期一年的不是浪费保费是什么
6、同类保障,不同保险公司,费率也有高有低
你们大概不知道,即便是消费型保险,同类保障,保费也有高有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同类保障,同样保额,你们可能多花了钱。而不如我们大数据筛选,同类保障下,记住选最便宜的。
7、是否能自动续保
有的意外险续保条款中规定无法自动续保,但风险在于,万一该产品来年停售,就买不到了。年轻人无所谓,不能自动续保可以换其他同类的,但产品在年轻时购买,若在老年时停售,可能因投保年龄限制,市面产品选择有限。
8、高风险活动,需看清免责条款。
诸如潜水、跳伞、攀岩、蹦极、赛车爱好者选择意外险要格外注意保单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市面上常见的意外险对于此类高风险活动发生意外都是免责的。
9、医院的具体解释一定要看清
看清合同中对医院的具体解释,一般意外险常见对医院的解释会限制在境内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不包括港澳台医院、不包括私立医院、甚至有些意外险不包括指定城市几个城区所有医院、并只限社保定点医院
10、猝死,意外险是不保的,除非捆绑猝死责任
上班压力大,猝死怎么办?实际上,猝死是定期寿险责任,意外险是不保障的,如今,一些保险公司把猝死责任捆绑销售意外责任,随之变化的是费率会随年龄的递增而递增。
11、买返还已支付保费意外险太亏
通常是两全险,保障期满若生存返还所交保费+所交保费*x%,但通过计算,此类险种年化收益率显著低于同期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由于要返还保费,本身基本保额也不会太高或阉割了意外伤残责任,无法起到意外风险转嫁目的。无论从收益和意外风险转嫁来看,都非常亏。
12、责任期限太短要警惕
责任期限多长要知晓,比如说
被保险人遭遇意外伤害事故,并自该事故发生之日起180天内,导致身故。
这个180天就是责任期限,若一个人超过合同约定所约定180天身故,保险公司不会赔。
发布于 2021-04-11
363
0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