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论是上市企业,还是民间资本,各路大佬都在进军保险业。腾讯、百度、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早就参与其中。
为什么大家都想做保险呢?
赚钱!
从2019中国财富500强数据可以看出,刨去国企和央企,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家保险公司。
全年净利润1074亿,相当于每天净赚2.9亿。
那么问题来了,保险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首先,它本身就很有钱。国家对金融的管控非常严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都需要牌照,其中,保险牌照更难拿
《保险法》第 68 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主要股东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
2、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3、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4、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6、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7、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69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两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第70条规定,申请设立保险公司时,应当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材料:
(1)设立申请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筹建方案;
(4)投资人营业执照或其他背景资料;
只看注册资本,最低实缴资本要达到 2 亿元。实际上,股东注资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2017 年成立的招商局仁和人寿注册资本为 50 亿、人保养老 40 亿。甚至有的高达百亿。
高门槛的设立,意味着玩的游戏自然也不是小打小闹,赚1亿真的只是小目标。
可以发现,保险公司本身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主要业务:通过收取保费,来承担客户未来发生的风险。简单来说,玩的就是概率,专业说法叫做“大数定律”。
这是由瑞士数学家 雅各布·伯努利提出的:比如扔一个硬币,硬币落下后哪一面朝上是随机的,但重复上万次甚至几十万次后,就会发现,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无限接近50%
其中,保险行业也充分应用了这一点,把个体的可能性变为群体必然性。
1、第一个赚钱方式——赚“死差”
从第三代生命周期表来看,刚出生的男孩,1年内死亡的概率为0.000867,也就是说,每10万个0岁的男孩在1岁前会有86人死亡。
假设某地区,30岁的男性死亡率为1/1000。
那么1万人投保,预计死亡人数为10人。
如果每个赔10万,那预估要赔出去100万。
那就要先收进来100万元,分摊到1万人身上,每个人要交100元
如果实际死亡人数,和预估的一样,都是10人,那保险公司就不赚不赔。
但如果只有6人死亡,保险公司就可以赚40万。
简单理解就是预定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值,
收进来的钱 > 赔出去的钱,这是第一个赚钱方式——赚“死差”。
2、第二个赚钱方式——赚“费差”
一家公司要运转,会有各项成本开支,而这些预估的运营费用,都会分摊到保费中。
如果你买保险之后,保险公司优化了管理流程,节省了运营开支,那省下来的钱就算赚了。
不过现在保险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利润空间也不大,再加上保险公司各种价格战,花大钱去做营销推广,所以前面这两种方式,都赚不了什么大钱。
3、第三个赚钱方式——赚“利差”
保险公司最赚钱的方式:是赚“利差”,通俗理解就是拿着保费去投资。
我们知道,保险公司是“先收钱后赔付” 的模式,当你买了一款保险,未来十几年可能都不会去理赔。
这能让他们长时间持有巨额的现金,可以用来投资。
既然是投资,就会存在高低不等的风险,
为此《保险法》第 106 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一) 银行存款;
(二) 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 投资不动产;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不过,即便是安全为主,低收益的项目,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从地产投资到国家基础建设,使投资收益翻翻,获取可观的利差。
假如拿年收入100亿去投资,按1个点来算,每年也能净赚1个亿,而现实情况远远不止于此。
保险公司的投资数据一般不会在公开文件里完全披露,不过据历年的财报看出——保险公司的利差平均都会占到总利润的90%左右。
这也印证了,最赚钱的办法果然都是“钱生钱”。
最后做个有趣的测试:
比如你手里有1000块,你愿意选择下面哪种方式来参加投硬币的赌局呢?
方案A:1000元一局定胜负,押正面。
方案B:每次用1元押正面,一共参与1000次。
你会选择哪一个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