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说保险太复杂了,不少人说看合同像看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不仅如此,保险公司为了竞争差异化,每个产品都设计出很多卖点,这样普通人就更难分辨出一款产品的好坏。今天我们就通过测评 20款含中症的重疾险,看看什么是中症,应该如何挑选?
在过去,很多人看到重疾险的理赔条款后,都感叹要想获得理赔太难了,不是瘫痪了就是快死了。所以,过去大家都说重疾险是“ 保死不保生 ”的。
而如今,医学水平迅速提高,很多疾病在早期就会被发现,如果还是按照重疾的定义来看,很多重大疾病根本无法获得理赔。
就拿常见的心肌梗塞举个例子:
如果是根据2007 年 4 月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心梗的治疗必须要 开胸手术才能赔付。而实际上,现在治疗心梗通常用不着开胸,只需要微创手术就可以了。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可能为了达到理赔条件,故意要求医生采用创伤性更大的治疗方式吧?
于是,各家保险公司对重疾险进行升级迭代,除了保重疾外,还出现了含轻症、中症的保险责任。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重疾、中症、轻症病种的理赔方式有什么区别?
刚刚我们也提到,所谓轻症、中症,其实就是在重疾的基础上,降低了理赔标准。
如果一款产品包含轻症、中症和重疾,那我们来看看各自又是怎么赔付的?
中症是近3年来重疾险演化的新趋势,主要是指介于轻症和重疾之间的疾病状态。目前的重疾险,因为包含轻症、中症责任,让理赔门槛更低了,使得疾病还没达到重疾严重程度前,就能获得理赔,非常有利于消费者。
众所周知,重疾险前25种病种定义是有统一规范的,但轻症和中症都是没有国家统一标准。中症的诞生,虽然丰富了重疾险的保障内容,但也让产品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同一疾病,在A 公司是轻症,在 B 公司可能是中症,甚至 C 公司直接就没有。
那是因为保中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两个来源:
来源一:原有的轻症升级为中症,提高赔付比例
例如百年康惠保旗舰版就是把轻度脑中风直接升级到中度脑中风,提高了赔付的比例。
来源二:重大疾病降低理赔门槛,变为中症
例如复星备哆分1号,降低了某些重疾病种的要求,比如对应重疾中的急性心肌梗塞,又新增一个中症为“中度急性心肌梗塞”,增加了赔付机会。
总的来说,含中症的病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把其他产品的轻症,升级为中症;二是,在重疾病种的基础上,降低赔付标准新增中症病种。无论哪种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有了中症,意味着保障充足,理赔更多样化。
根据中症保障的差异,深蓝君总结了如下两个挑选要点:
中症的第一个挑选要点:关注病种
前面我们已提到过,中症的疾病基本上都是轻症或者重疾定义演变而来的。深蓝君建议,对比中症病种,要结合高发轻症来看,涵盖的高发病种越多,肯定是越好的。
除此之外,也要看看达到理赔的条件是否宽松,比如,有些产品虽然有很多高发病种,但想要达到理赔条件,非常难,这种也要留意一下。
中症的第二个挑选要点:关注赔付方式
目前市场上大多产品,中症会额外赔付50%-60%的保额,在保费相近的情况下,中症赔付比例肯定是越高越好。当然,也要注意看,赔付的比例是否占用重疾保额,比如康瑞保 第一次罹患中症赔付完50% 后,保额相应减少;如果第二次罹患重疾,也只能赔付 50% 的保额了。
另外,除了赔付比例,也要关注赔付次数有的中症只能赔付1次,但也有的中症能赔付多次,赔付的次数肯定越多越好。
总体来看,挑选中症主要关注病种和赔付方式等情况来权衡。
也要提醒大家,不能只拿一款产品的优点,以点概面,可能因为一个病种宽松了,整体产品价格就会比其他产品贵很多,具体哪款产品适合自己,还是要结合预算、保额保费等情况来看。
四、市场上热销的中症重疾险,有哪些值得关注?
为了帮大家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中症产品,深蓝君在线上和线下进行了地毯式搜查,共找到了20多款含中症的重疾险,由于产品较多,这里深蓝君就直接说结论:
中症一定要买吗?
市场上的产品特别多,而且不同人的需求不一样,买保险选不选中症,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