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相互宝上线后,引起了社会非常强烈的反响。
它把一群人聚在一起,有人患病后,大家一起分摊赔付费用,最初每个月就几毛钱。因为健康告知宽松和价格便宜,它吸引了很多朋友加入,也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基础保障。
但这一年多以来,相互宝负面消息不断,分摊金水涨船高、理赔纠纷层出不穷……而此时,惠民保却凭着低门槛、价格便宜火遍大江南北。
于是,很多人开始犹豫:我买了惠民保,要不要退出相互宝?惠民保是更好的选择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主要内容如下:
互助计划,要凉了吗?
惠民保 vs 互助计划,到底怎么选?
买了惠民保,要不要退出互助计划?
互助计划从 2011 年的康爱公社面世,到 2020 年相互宝走到顶峰,再到如今参与人数骤减 2000 多万,经历了 10 年时间。
到目前为止,还坚强存活下来的互助平台,也是寥寥无几,比如:
相互宝
康爱公社
e 互助
点滴守护
宁互宝
……
即便能坚持下来,各大互助平台的负面信息也不断涌现。比如规模最大的相互宝,每月分摊金相比最初已经涨了近 400 倍,理赔难的问题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诟病。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互助平台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2020 年 9 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指出了相互宝等互助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也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标准。
也就是说,这几年大家蜂拥而入的互助计划,无论大小平台,都是没有保险经营资质的。
同时,银保监会也明确了要把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实现合法经营。
银保监的各种动作,让很多朋友开始担心:互助计划最后会不会全部关停?
其实,这是个未知数。我们无法预判,也没有答案。
我们能确定的是,国家加强对互助平台的监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规范互助行业,最后的受益人其实是我们老百姓。
互助计划的出现,吸引了很多买不了或者买不起保险的朋友。
而惠民保跟互助计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由于它投保门槛低,对健康状况要求不高,价格也非常便宜,因此也非常适合年纪较大,身体不太好,买不起商业保险的人群。
那么,惠民保和互助计划,两者到底怎么选?谁的保障更好?
我们下面整理了个对比表格:
可以看到,惠民保跟互助计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
惠民保是报销型的,花多少报多少,报销金额不超过总花费,它的优势很明显:投保门槛低、有国家严格监管、保障稳定、价格也不会随意变动。
多数互助计划,是属于赔付型,像相互宝,规定赔多少就赔多少,比如标准版 0-39 岁出险能赔 30 万,40-59 岁赔 10 万。
虽然互助计划分摊金低,且前期能免费加入,但它属于非持牌经营,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保障不够稳定,和惠民保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预算有限,健康状况比较差,买不了百万医疗险的朋友,可优先考虑惠民保,保障更稳定。
如果还有预算,互助计划可以作为备选,但要注意看互助计划的健康告知能否通过。
目前相互宝的参加人数有 8000 多万,这里面有不少是身体健康的朋友,当初加入互助计划纯粹是献爱心或者是因为分摊金低。
那么,对于这部分朋友来说,有了互助计划或惠民保,保障就已经够用了吗?
虽然惠民保和互助计划价格都很便宜,门槛也很低,有些惠民保还能报销既往症,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
总的来说,单纯有惠民保或互助计划,保障是不够的。如果健康状况没问题,建议你可以这样考虑:
很多人对惠民保和互助计划并不是很了解,我们整理了两个常见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买了惠民保,要不要退出互助计划?
惠民保是花多少报多少,主要用来报销医疗费。
而互助计划大多是买之前就约定好会一次性赔多少,除了报销医疗费,还能弥补收入损失、康复费用等,两者的保障是不冲突的。
所以,如果你不缺那每年几十块钱,就不用退出互助计划。万一出险,可以同时申请理赔,拿到两份赔偿。
比如 50 岁的陈先生去年加入了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标准版(40-59 岁赔 10 万),同时也买了 360 城惠保(医保内,2 万免赔额,报 80%)。
今年不幸得了肝癌,一共花了 10 万,其中医保内费用经医保报销后要自付 4 万,医保外费用自己承担 1 万。
那他可以这样申请理赔:
360 城惠保:(4万-2万)×80%=1.6万
相互宝:确诊肝癌,直接赔 10 万
最终,陈先生能拿到 11.6 万,可见,相互宝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2、加入了互助计划,还要买惠民保吗?
我们上面有说到,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也不受银保监会的监管,保障随时可能会调整。
而惠民保属于保险,受到国家严格监管,保障和价格也不会随意变动,条款怎么说就怎么赔。
所以,如果你已经参加了互助计划,也可以再补充一份惠民保,保障更稳定。
不管你怎么选,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你买不了其他保险,惠民保或互助计划就是目前能买到的最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