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双 11”,不少朋友精打细算地买买买,只为凑满 300 减 30,然而到手不合适,要退货时却傻眼了:满减省下来的钱居然都花在了退货运费上,白白地为凑单费尽心思。
为了让大家在“双 11”不瞎忙活,能真正享受到该有的实惠,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能补贴退货运费的运费险,主要内容如下:
退货能补贴运费,这种保险值得买吗?
这些运费险的雷,你踩过吗?
在不同平台,运费险怎么用?
在网上买东西,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距,大家应该都遭遇过。不喜欢的东西留着,八成会放那落灰,退回去自己又要损失十多块的运费。
这笔钱虽说不多,但心里着实不痛快。于是,为了避免产生运费的纠纷,运费险应运而生。它主要有下面几种获取保障的方式,我们在下单页面就能看到:
卖家赠送:卖家赠送的运费险在我们购买物品时就附加了,不需要另外掏钱,如果需要退换货,退货就可以申请理赔了。
付款页面自行购买:下单时,可以在商品付款页面勾选购买,一般只需要几毛钱或者几块钱。
第三方购买:支付宝有运费险月卡服务,可以单独购买,费用一般是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详情页面可以在第二部分看到。
有了运费险,我们就能更放心大胆地买买买,反正到手觉得不合适,想要退换货,它会帮我们承担寄回去的运费,我们不会有任何损失。
如果商家没有赠送,花个几毛或者一两块就能避免十来块的退货损失,自己买也很值得。
但并不是有了运费险,退货就完全无忧,如果不了解运费险的某些规则,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便宜好用的运费险也是有“雷区”的,一旦踩中就会大大拉低运费险的性价比,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知道下面几点:
1、退货越多,运费险越贵
运费险本身属于商业险种,如果你的账户经常退换货,保险公司会通过风险评估检测到,从而让你的运费险保费变贵,或者拒绝承保。
比如,你可能会在商品付款页面发现,平时 2 、3 块的运费险,突然变成了 11 块,而一份运费险保额才 12 块,怎么算怎么不划算。
就算去支付宝上买运费险月卡,价格也会比不怎么退货的朋友贵得多。如下图,分别是退货率高和低的账户,价格相差了一倍多:
如果某段时间退货率实在过高,还有可能会被保险公司“拉黑”,买同一个东西,别人有卖家赠送的运费险,自己下单就没有,也不会出现自行勾选购买的选项。
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找商家也没有用,因为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结果无法人为介入修改,需要等待 1~3 个月才能恢复。
2、赔的钱不足以完全抵扣运费
运费险能帮助我们适当减少损失,是一种补偿性质的保险。也就是说,并不是你实际支付了多少运费,运费险就能赔多少。
它主要根据收货地址和退货地址,赔付寄回物品的首公斤价格,理赔额度一般在 8~25 元之间。
如果你买的是类似沙发、冰箱等大型家居用品的话,运费高达几十上百元,运费险的赔付压根不能补齐损失。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有了运费险,买任何东西都不用再考虑退换货的费用问题。
3、一个订单,运费险只赔一次
我们要知道,一笔交易订单对应一个运费险保单,一个保单只能理赔一次。也就是说,一个订单的多件商品,分开退回,也只能获得一次理赔。
举个例子,在同一家店买了多件衣服的话,在退回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清楚哪些退哪些留,如果退完了一件,没多久又想退第二件,就要自己承担第二笔运费了。
总之,运费险不是万能的,它和其他保险产品一样,有一份白纸黑字的保险合同。除了这些规则,在不同平台上买东西,运费险理赔要求也会有些许不同,我们接着往下看。
购物平台有很多,有朋友习惯用淘宝,也有朋友喜欢在京东、拼多多上买东西......那在不同的平台,我们要注意运费险理赔时效和购买方式的差异:
如图所示:
购买方式:不是所有平台都有商家赠送和自费购买两种选择,在选购商品时,可以优先考虑赠送运费险的平台和商家。
理赔时效:不同平台的运费险,规定的退换货时间存在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到运费险能否成功理赔,大家要多加注意,最好是收到包裹,觉得不合适就第一时间退货。
如果想确保不出岔子,建议大家退货时,直接询问商家具体的退货规则。
目前的退货方式有“预约上门取件”和“自行快递寄回”两种,退货理赔流程都差不多:
说这么多,是希望大家能对运费险有更清晰的认知,就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互联网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只有了解规则,才能最大程度地用好这些互联网产物。
每年的双十一都是欲望和钱包的抗争,眼睛一闭一睁,钱就没了。
真心建议大家: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买之前不如先想想去年囤的好物用完了吗?是否被遗忘在了某个角落吃灰?
毕竟剁手一时爽,转眼吃土忙,也希望这小小的运费险,在关键时候能帮大家省一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