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搜,各位知道有多火吗?
总阅读次数 4.6 亿,讨论人数 1.1 万。
说的是有一小伙子毕业 4 年,到手工资还没爸妈的退休金高。
说实话,很难得在微博见到这么严肃认真的讨论。
这条热搜下面,有人感慨,早知道毕业就应该考公去,不用担心养老问题;
还有人自我娱乐说道,老一辈退休金这么高,当年背也要背爷爷走完长征路。
不过感慨归感慨,吐槽归吐槽,借这话题,咱也来聊聊“退休金倒挂”的那些事儿。
大家热议的核心,是围绕一篇《工作 4 年,我的收入被父母退休金倒挂了》的文章。
文中的主人公叫邵东,是枚 90 后,毕业出来工作四年。
他和他家的收入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梯队:60 后父母,两人国企退休,退休金 6 K+ 5 K;
第二梯队:40 后爷爷奶奶,两人退休金 4 K+3 K;
第三梯队:邵东,私企销售型岗位,每月只能勉强挣到 3000 块。
严格来说,邵东的收入,甚至不如爷爷奶奶的退休金。
更让邵东挠心的是,长辈们的退休金是能稳定增长的。
而自己这份工作受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问题。
3 年前,邵东爸妈东拼西凑,给他置办了一套婚房,首付父母出,月供一千多邵东自己解决。
月底是还贷时间,也是邵东最头疼的日子,需要靠手头的信用卡、花呗左右倒。
不过这种拮据生活以父母退休而宣告结束。
现如今的邵东,吃住在家,房贷靠父母。
但顶着“啃老”的帽子也不好受,凡事父母说了算,甚至连婚房的装修,都是全权交给父母。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东三省国企林立的工业城市,这种退休金倒挂现象很常见。
在岗领着一两千的工资,做梦都在盼着退休。
活得越久,赚得越多,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自己赢。
于邵东来说,无疑是既得利益者。
父母吃到了红利,也承受时代变革带来的阵痛,拼尽一生老来本该享福,最后还得拉扯点孩子,这就是“中国式家长”。
文章一经发出后,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微博更是炒得不亦乐乎。
有人支持,说这是老一辈应得的:
有人反对,说这种做法会打压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
两种人群,两种声音,本质上都没有错,只是大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罢了。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提起公务员、国企、机关事业单位,最让人羡慕的除了工作稳定、福利多,就是养老待遇好。
那为什么体制的退休金这么香?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
2014 年以前,咱们国家实行退休金双轨制度。
体制内人员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也是国家一手包办。
根据工龄和退休前工资计发,通常能达到退休前收入的 90% 左右。
前面邵东与父母退休金不成正比、出现倒挂的原因,正是出于此。
网友们为这吵起来,私以为大可不必。
那一辈的父母,确实辛苦,祖国建设需要人力,也是指哪打哪。
往往做份工,便是从一而终,任劳任怨。
目的只有一个,等退休。
现在他们退休金高,那也是人家应得的。
2014 年以后,咱们国家开始实行退休金并轨制度。
体制内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和企业员工采用同样的办法计算养老金,属于多缴多得。
那既然我们和体制内的养老金是一个算法,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年轻人挤破头也要当公务员?
也就不卖关子了。
因为机关事业单位新增了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个人账户里的金额由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收益三部分构成,退休以后,可以按月领取。
并且体制内的缴纳,往往都是按实发工资全额交。
所以即便是按并轨计算方式,算下来还是体制内的更高。
最后一点便是人人慕之体质内的“工作稳定”,爸妈眼中的“铁饭碗”。
只要不作死,基本上可以干到老,缴费年限高达三四十年。
在多数城市里,编制内人士的退休金,往往能达到社会人士退休金的两倍,甚至更多。
惨的是农村种地的父母,就像电影《隐入尘烟》里的老四一样,种了一辈子地,连个像样住的房子都没有,还要源源不断给住在城市里的财主免费输血。
如果你想计算自己退休后能领多少钱,请移步这篇文章阅读:养老金又上调了!等我们退休后,能领多少钱?
下面,我更想聊聊如何破局。
老龄化进展的加速已是共识。
2008 年,咱们国家退休金领取人数不到 5000 万,现在已经超过 1.3 亿。
养老金不够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像青海、湖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甚至出现了收不抵支的情况。
一边是老龄化加速,一边是新生儿增速放缓。
延迟退休,会成为这届年轻人将来难以摆脱的命运。
如果你不在体制内,那确实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养老规划。
但也别过度焦虑,咱们不制造焦虑。
养老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难。
从现在开始,每月从工资里头存 3000 块,也能赶在退休前存够 200 万,这对于大部分工薪族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前提是大家要有定期储蓄、强制储蓄的习惯。
套用一句落俗的话就是,钱多有钱多的活法,钱少有钱少的打算。
相对而言,我认为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体面养老。
毕竟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思想观念是:
不麻烦别人,不拖累子女。
过往的文章,我提过目前咱们国家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基础养老保险的池子就那么大,现在收入再高,交的养老保险也是有上限的;
第二支柱,如果你不在体制内,没有一个好单位,大概率也是指望不上;
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用商业养老保险来做补充。
比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这类产品。
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提前锁定一个稳定增长的收益。
我给大家算笔账:
以 30 岁男性为例,投保金玉满堂,年交保费 10000 元 ,交 10 年,总保费 10 万。
来看看这款产品,老了以后的现金价值:
投保第 8 年,现金价值变成 89526 元,超过已交保费 8 万元;
70 岁时,现价变成 33.9 万;
80 岁时,现价变成 47.8万。
如果中途需要用钱,也是可以灵活领取。
比如说,从 60 岁开始,每年领取 1.2 万,可以一直领到 92 岁,累计领走 40 万左右。
越往后,现金价值越高,意味着能取出来的钱越多。
既能长期稳定增值,又能在需要用钱时通过减保的方式把钱取出来。
过往的文章专门写过这类产品,感兴趣的朋友移步这两篇文章阅读:
养老温饱国家帮,养老体面靠自己。
养老问题就像中年危机一样,我们躲是躲不掉的。
再怎么鸵鸟心态视而不见,它最终都会找上门来,所以勇敢面对,学会未雨绸缪。
近期有养老方面规划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1V1预约专属规划师,为你量身定制养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