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财富》杂志发布了2022 "世界 500 强"榜单,里面包含了全球最大的 500 家公司。
其中,一共有 55 家保险公司冲进了"世界 500 强",比银行的 44 家还要多。
不少朋友好奇,中国有哪些保险公司上榜?它们都是咋赚钱的?保险公司赚钱或亏钱,对我们的保单有影响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保险公司赚钱的秘密,主要内容如下:
哪些保险公司,进入了"世界 500 强"?
保险公司到底多有钱?靠什么赚钱?
保险公司挣钱了,会分给我们吗?
有些朋友还不了解,《财富》"世界 500 强",是什么来头?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会发布"世界 500 强"榜单,主要根据营业收入对各公司进行排名,也是目前全球比较权威和知名的企业排行榜。
而最新的"世界 500 强"榜单中,有 10 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具体如下:
(注:数据出自 2022 年《财富》世界500强)
在入围"世界 500 强"的中国保险公司中,平安排名最高,营业收入为 1996 亿美元,净利润 158 亿美元(人民币 1016.18 亿元),是国内最赚钱的保险公司。
其他像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友邦保险、泰康保险等上榜企业,也是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的,比较有名的保险公司。
统计显示,上榜的这 10 家保险公司,去年总营业额高达 7506 亿美元,合计净利润为 506 亿美元。
换算成人民币,这些保险公司一共赚了 3500 亿元左右,相当于广东湛江市、或河北廊坊市去年一整年的 GDP。
足以见得,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有多强。
那问题又来了,保险公司究竟靠什么赚钱?
一直以来,银行、证券、保险都被称为"金融业的三驾马车"。而保险公司赚钱,也有"三驾马车",即利差、费差、死差,俗称"三差"。
1、利差: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咱们交的保费中,有部分钱保险公司会拿去做投资,实际投资赚来的钱和预计投资收益之间的差值,就是"利差"。
比如年金险的预定利率是 3.48%,而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为 5%,那么,大概有 1.5%,就是保险公司赚到的利差收益。
除了年金险、增额终身寿等储蓄型保险,像定期寿险、长期重疾险等保障类保险,也都是有预定利率的,保险公司同样会拿这些产品的部分保费去投资。
这其实跟银行的赚钱模式有些相似:银行用储户的存款给企业放贷,赚取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息差。
而保险公司收到大家的保费,拿去做投资,赚的是投资和保单之间的收益差。
最爽的赚钱方式,就是用别人的钱来"钱生钱"!而利差,也成为了保险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中国人寿为例,2004 年 ~ 2012 年间,该公司"利差"占"三差"比值,平均为 92%。甚至有些年份,利差收益占比超过了 100%,这意味着,其余"两差"是亏钱的,需要利差收益来弥补。
再来看看具体的投资收益:
2021 年,中国人寿投资总收益高达 2140.57 亿元,投资收益率 4.98%。
同年,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 1440.86 亿元,投资收益率为 4%。
可能有些朋友会好奇,保险公司到底都投资了啥,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主要有四种投资渠道:
前面两种,像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咱们普通人平常也有接触,比较好理解;此外,保险公司还会进行不动产、基建、保险资管产品、信托计划、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
找来几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下保险公司的投资战绩:
中国人寿在西气东输工程上,总投入约 53 亿元,年收益率为 8.5%。
中国平安此前参与投资了京沪高铁建设,这条高铁曾被称为"中国最赚钱高铁",2019 年京沪高铁净利润超百亿。
整体上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一直比较稳定。
数据显示,2018 年 ~ 2021 年,保险行业的总体投资收益分别是 4.33%,4.94%、5.41%、3.66%。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收益不算什么,但对保险公司来说,保费规模足够大,资金足够多,就会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比如 1 万亿的可投资保费,获利 4% 就是 400 亿。
2、死差:最容易被大众误解的赚钱方式
如果保险公司预计赔出去的钱,和实际赔出去的钱不一样,就产生了"死差"。
举个例子,保险公司在设计一款产品时,预计每 1 万人中有 10 人死亡需要赔付,但实际上有 8 人死亡需要赔付,真正赔的钱比预计的少,就赚到了死差。
不少朋友可能会觉得,保险公司拒赔,不就是为了多赚死差吗?但事实并非如此!
保险精算师在推出新产品时,基本都会参照行业多年积累下来的庞大数据,来预估出险概率,预估情况和实际情况一般相差不大。
而且,保险公司也会买保险,通过再保险公司把自身风险转移出去,进一步降低死差的波动。
保险公司一般不会指望靠"死差"来赚大钱,更不会为了贪图个别保费去拒赔,毕竟保险公司的声誉也很重要。
3、费差:通过控制成本来提高利润
开门做生意,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开发保险产品费用、销售佣金、分支机构运营费用、营销活动费用、人员工资等,维持正常营业的实际花费,比预计花费少的话,保险公司就能赚取"费差"。
比如保险公司今年预计成本是 1000 万,因保险公司人员架构优化减员增效,年底实际只花费 800 万,这差额的 200 万也就成了收入来源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其实任何公司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降本增效通常都不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是公司遇到恶化的市场环境,不得已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目前越来越"卷"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的竞争也很激烈,比起"节流",想办法"开源"扩大保费规模可能更重要,因此,保险公司经营费用超支也是很常见的事。
总的来说,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死差和费差,其中,利差是整个利润的大头。
保险公司挣钱了,和医疗险等保障类保险基本没啥关系,主要和我们买的分红险等产品有关。不过,即便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我们买的分红险也不一定能沾到光。
虽然银保监会有规定,保险公司每年至少要将可分配盈余的 70% 分给客户,但请注意:可分配盈余 ≠ 保险公司利润。
(来源:《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换句话说,并非保险公司赚钱了就要分给你 70%,它们要先扣除各类成本,比如运营、佣金等;再留一部分做利润,剩下的才有可能成为可分配部分。
而哪些可以分配,具体怎么分,完全都是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意愿,不能保证,也不透明。
(来源:《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以平安为例,2021 年保单红利支出 194 亿元,但是具体哪些人享受到了分红?分红险的收益率是多少?我们都不得而知。
所以说,如果我们有买分红险,保险公司赚钱了,有可能分给大家,也有可能不分,具体还是要看各个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
任何行业都有人赚钱,也有人亏钱,保险公司也不例外。
作为普通消费者,最担心的莫过于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或者不稳定,会影响到自己保险的理赔,这样的话交了多年的保费不就打水漂了?
这点大家尽管放宽心!即便保险公司亏损,甚至破产,对我们持有的保单基本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一方面,保险能不能赔,主要看合同,不受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哪怕保险公司亏钱,该赔照样赔。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一直处在严格监管中。如果出现严重亏损,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银保监会就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限制业务范围等,令其改善亏损局面。
改善不了的,银保监会也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介入等,让其重新恢复"生机"。
像之前的安邦保险、新华保险等,都是在破产前就得到了保险保障基金救助,之后重新恢复经营。
退一万步讲,如果保险公司实在救不回来,真的破产了,也不用担心,我们的保单有人管!
像重疾险、定期寿险等合同,会由其他保险公司接手,保单继续有效;如果是财险保单,保险保障基金也会采取措施进行救助和补偿。
具体的处理办法,我们此前也有分析过,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这里:《保险偿付能力是什么意思?能力不足我的保险会受影响吗?》
综上,保险公司亏钱、甚至是破产,都有银保监会、保险保障基金兜底,对消费者来说,基本没啥影响,大家也不用太担心。
相比之下,对咱们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要关注产品保障。
保险作为保底资产,是我们人生资产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不过还有很多朋友金融常识有限,对保险还有不少误区,我们策划这篇关于"保险公司怎么赚钱"的文章,也是想让大家对保险少一点误解。
最后,如果你在买保险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保险产品详情的话,可以点击下方预约咨询,让专业规划师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