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个月内被隔离 3 次是一种什么体验?
刘倩的体验是:一边含泪居家办公,一边微笑着勾手指头数日子,看保险公司的隔离险要赔多少钱......
作为一名“天选居家人”,刘倩很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年初投保了一份 59 块的隔离险,共理赔 3 次,拿到了保险公司赔付的 3800 块,朋友流下了羡慕的泪水,原来自由不仅有价,价格还不错......
当然,也有朋友小陈迷惑脸:“为什么你理赔这么顺,我的却赔不了?”
细问之下才明白,她们买的隔离险不一样,隔离情况也不一样。
刘倩前 2 次隔离是因为居住地被政府定为中高风险区,第 3 次隔离是因为自己被定性为密切接触者。
她在投保时就有仔细看理赔条款,非常清楚自己这 3 次隔离都符合所购隔离险的理赔条件,也拿到了政府文件和社区材料证明,所以赔付很顺利。
某隔离险理赔页面的 3 个可赔付条件
但小陈是因为整个社区被临时管控而居家隔离,居住地并未被定性为中高风险区,社区开出的材料上也没有明确写明因为什么而隔离,所以保险公司没给赔。
刘倩(左 已赔)和小陈(右 没赔)的隔离材料对比
即便知道了自己理赔失败的缘由,小陈仍有些不爽,因为她觉得保险公司在宣传时,对赔付条件的限制没有着重强调。
今年,有刘倩或小陈类似情况的都不是个例,有人抱怨和投诉隔离险“买易赔难”,也有人因为隔离险弥补了一些疫情损失,抚慰隔离的糟糕心情。
不同的结果必然会产生争议,隔离险也因此被送上风口浪尖。
对于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保险从业者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加引导。
有些保险从业人员在宣传之时,可能会更强调险种的便宜和赔付多高,弱化了免赔约定的说明,让大家产生了能“躺赚”的错误认知,一旦无法获得赔付,自然就会滋生对保险公司的不满和对行业的负面评价。
也有人认为,是投保人自身对保险产品认知不到位。
有些朋友在购买保险时,可能没认真看投保页面的具体条框,等到申请理赔时,才注意到有所限制,跟预想的结果不相符,自然觉得自己花了冤枉钱。
最后,看完以上内容,如果你还有其它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