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红型保险在市场上的争议一直是非常大的,很多用户觉得,购买了分红型保险,不仅能得到保障,还能成为公司的“股东”可以拿分红,多香!
不过也有很多用户觉得分红型保险就是一场骗局,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分红型保险是不是骗局?今天深蓝君就带大家分析一下。
主要内容如下:
分红险指的就是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算之后,会将上一个会计年度分红险类型产品所得的可分配盈余,根据一定的比例分配给用户的保险产品。
通常,分红型保险会有终身寿险、两全险或者是年金险三种模式,其它的险种是不能够被设计成分红险的。
很多用户觉得可以有保障,还能有分红,仿佛买了这种产品就能成为公司的原始股东之一,殊不知自己变成了一颗“小韭菜”。
主要原因有两点:
1、分红不确定
首先要知道的是,分红险的分红是不确定的。
根据《个人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每年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可以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
但单单“可分配盈余”这一点,就有很深的水。
什么是可分配盈余?那就是在保险公司的总收益当中,扣掉税务开销,扣掉营运成本、在扣了股东回报、销售佣金等等之后,剩下的才是可分配盈余。
那么从一开始保险公司的总收益是多少,到中途扣掉多少钱,到最后可分配盈余是多少,这些细节是由谁把控的呢?当然不是投保了分红型保险的用户。
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有可能是0。这种情况下用户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在保险合同当中一般都会有说明:分红是不确定的。
2、高档分红不靠谱
也有不少的用户,就是冲着分红型保险的高收益才投保。
一些保险销售就会利用用户的心理,狠狠的割韭菜,在给用户模拟高收益,比如一“每年交2万元,共交20年”,从第一年开始就能每年获得4000元的分红。
听着是不是非常诱人?是不是很容易脑子一热就直接交钱了?
还是那句话:分红是不确定的。保险销售给你展示的收益,写进PPT,但是不写进保险合同,不具备法律效益,就算最后我们拿不到分红,也没有地方说理去。
以上,相信大家对于分红型保险是不是骗局这一点有了答案,其实这也不算是骗局,只能说坑就明摆在这里了,看你自己要不要跳下来。
深蓝君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在购买保险产品时的原则,那就是我们在投保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保险合同。
真理往往是朴素的,同样也是不为人所注意的。
没有写在保险合同当中的收益,都是不确定,甚至无法兑现的,如果想要确定的收益以及保障,大家可以考虑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障内容以及具体收益都会在保险合同当中写明,受到《保险法》的保护,是具备法律效益的,也就是说该是我们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另外增额终身寿险能够锁定未来几十年的收益,并不会受到市场等大环境的影响,在投保后,保单的现金价值会逐年进行复利增长,到了投保后期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在我们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通过减保的方式,将保单内的现金价值进行部分取现,能够满足我们多样的用钱需求。
通过增额终身寿险可以做到给自己规划养老金,或者作为孩子的教育金、创业金甚至婚嫁金储蓄。
深蓝君也给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增额终身寿险榜单,供大家参考,其中的收益以“30岁男性,5年交,每年交10万”为例。
因为每个人的实际需求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具体参考如下:
1、康乾3号·瑞祥人生:男性投保首选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增额终身寿险,男性或者女性用户投保的话,收益相差并不会太大,但是康乾3号·瑞祥人生这款产品如果是男性用户投保的话,收益表现会更好一些。
可以看到,到了90岁的时候,保单的现金价值能够达到366.2万元,IRR高达3.491%,这个收益在如今的增额终身寿险市场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2、乐享年年:看重老年护理保障首选
乐享年年这款产品自带护理责任以及疾病身故保障,相较于大部分的增额终身寿险都只有基础的身故/全残保障而言,乐享年年的保障会更加全面。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保险公司因为被保人达到了护理状态而赔付的保险金,可能会在未来派上关键用场,给予家人更多的安心。
3、金玉满堂2.0:看重保单权益首选
金玉满堂2.0支持加减保、保单贷款以及减额交清,并且在加减保规则方面并没有次数以及最高金额限制,保单权益丰富,资金灵活度高。
但是在3月31日24时金玉满堂2.0就会下架,产品下架后将不再支持加保。
最后深蓝君还是想提醒大家,先将自己和家人的基础保障型保险配置齐全后,再来考虑投保增额终身寿险,“先保障,后理财”。
避免自己好不容易理财得来的钱,全部都交给医院。
以上就是深蓝君带给大家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于“分红型保险是不是骗局”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疑问,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预约专业的老师1对1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