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意味着什么?
行动迟钝、头发花白、器官衰竭……关于衰老的想象,很容易令人不安。
但换个角度来说,当我们逐渐老去,肩上的责任也随之减轻。
很多人以此为契机,开辟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在山水间、香火中,寻找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不用进养老院、也不麻烦子女,他们用新型的养老方式,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旅居养老,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理想的养老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年轻的时候,生活都是围着工作和子女打转。退休之后,趁着身体不错四处旅游散心,也算是为自己真正活一把。
陕西一对退休夫妻,每年 10 月开始自驾游,一路旅居,4、5 月回家。他们去的大都是广东、云南等秀美宜居的地方。就拿今年去的海陵岛来说,850 元就能租一个干净的海景房,当地物价也低。没事就到处走走,很是惬意。
每年固定安排一段时间旅游,既能够放松心情,又能兼顾平时的生活,听起来确实很诱人。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旅游时遇到了心仪的地方,会在那买房定居,用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启人生的下一阶段。
一位退休的天津阿姨在环游几个城市之后,选择在云南腾冲买房定居。既能休养身体,平时也能和大家一起聊天说笑,很惬意。
如果说旅居养老,是抛开故乡的繁杂人情,在山水中洒脱行走。
那寺庙养老则显得更加“出世”——在青灯古佛间,找到内心的平静。
和普通养老院相比,寺庙养老听起来是一个新奇的选择:寺庙也能养老?里面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在福建资国寺内,有国内首家获民政部批准的佛教养老院——资国弥陀村养老院。
这是公益性质的养老院,最低 200 元即可入住,目前长住的有两百多位老人。
寺院依山傍海,生活作息很规律,4:30 早起朝钟,20:00 就睡觉了。
老人们住在里面,既可以参加固定的早晚课念经诵佛;也有师傅教他们打太极、八段锦;还能参加寺院的义工活动,扫地、拔草等,生活很丰富。
江苏一位奶奶,身体变差之后不想成为孩子的麻烦,决定来寺庙度过最后的时光。天天和大家一起生活、学习,她感觉生活充实起来。她说“这里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特长,感觉不是在等死,而是真正在做一些事情。”
除了常规日程,寺院还设立了“生命关怀助念团”,鼓励大家给临终老人“送往生”:
大家围绕在床前,为他念经、陪他聊天,子女也会陪伴在旁,一直到最后一刻。
这样的临终关怀,不仅让被关怀的人感到温暖、安详,也能触动到在场参与的人。
很多年轻的义工参与完之后感到内心平静:“以前总觉得要存很多钱才够养老,原来还能这样,真的缓解了我的养老焦虑。”
虽然寺庙养老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但是作息规律、生活丰富、大家互帮互助,对老人们来说,也是一段平静温暖的时光。
每个打工人,应该都憧憬过退休之后的养老生活。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老话题变成了一道计算题。
对衰老的焦虑演化成高额养老金,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
动辄上百万的“养老准备金”对普通人来说,已经不是小数目。而另外一些人,即便已经攒了很多钱,还是会感到焦虑。
(图源网络)
难道没有几百万,就不能养老了?
每个人对生活的期待都不同,有人希望能过上有品质的老年生活,但对另一些人来说,粗茶淡饭也能知足。
比如旅居养老,选一个风景好物价低的地方租房生活,一个月的花销大概是 2-3 千;而寺庙养老,只需 200 元就可以入住了。
养老不仅看存款,更看心态。
养老需要钱是事实,为了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我们也应该提前准备。
但如果盲目追求高额养老金,只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资金,同时配置好保障险,转移可能因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给老年生活更多选择的自由。
史铁生曾说: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对老年人来说也是如此。
衰老意味着丧失、脆弱和不安,但也可以是缤纷、自由和勇敢。
我们对于老年生活的想象,或许不必完全悲观。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养老资讯,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