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怀孕生子的女性来说,从产房出来的那一刻,只是完成了生育第一步,作为「妈妈」的人生,其实才刚刚开始。
身体的变化、身份的转变、第一次带娃的担忧……各种压力扑面而来,令人难以招架,只能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偷偷抑郁。
我们采访了身边几位产后妈妈,听到了一些与产后抑郁有关的故事。
张爱玲写过,“爱是常觉亏欠。”
成为妈妈后,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奈何能力有限,「愧疚」是时常萦绕在我心里的关键词。
女儿现在十月龄,还散发着奶香,在牙牙学语。
有时哄睡之后,看着她乖巧的睡颜,亏欠感就会莫名涌上心头:没能让她出生在富贵的家庭,没能给她一对高学历父母,也没能给她的人生提供什么帮助,我真的好失败。
想着想着,眼泪就止不住。
可当她吐奶、哭闹,尖叫声仿佛要穿透屋顶时,烦躁却会令我的情绪瞬间崩溃。
她特别难哄睡,一放下来就哭,哭声震得我的太阳穴一直突突,怎么哄都没用。
有一回拍睡、抱睡换了好几个姿势,她也没有停下哭闹,我实在焦虑得受不了,冲着宝宝歇斯底里地哭喊起来:“你怎么就不能好好睡觉呢?”
她被我吓到,瞪着眼睛呆住几秒才反应过来,又继续大哭,差点背过气去。
老公看我情绪不对劲,赶紧把宝宝抱去隔壁房间哄,让我自己呆一会儿。
等情绪冷静下来,我回头想想,她也只是一个不到1岁的宝宝,什么都不懂。哭闹可能是哪里不舒服,她不会说话,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
看她沉沉睡着的可爱模样,我就更加愧疚。是我太笨手笨脚了吧,没把宝宝照顾好,还怪她吵闹烦人。
这么差劲的我,真的配当妈妈吗?
宝宝出生后,我变成了一个无人在意的“喂奶机器”。
每天一到喂奶时间,老公和婆婆都来围观宝宝喝奶。在他们面前,我就像被参观的赤裸动物,身体隐私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在老家的妈妈每天都会联系我,却永远只关心“母乳”:
“今天奶量够不够?”
“宝宝怎么一直哭,是不是没吃饱?”
“你没胃口也得多吃点呀,不然孩子怎么够营养?”
一边是日益严重的乳头皲裂,另一边是“母乳喂养更好”的道德感。我很爱宝宝,可是我真的好疼。
没有人在意涨奶时我有多难受,也没有人关心被咬破的乳头结痂后再次裂开的疼有多钻心。
妈妈辈只会劝我“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老公也无法感同身受。
生了宝宝之后,我突然发现:好像所有人都可以休息,只有妈妈不可以。
喂奶、哄睡、陪玩……每天不停地重复,生活变得单调,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有时看见老公为了工作忙碌的模样,虽然心疼,但也特别羡慕他。一想到自己曾经也在职场风风火火,现在却只能围着这个话都说不明白的小人转,眼泪就止不住地掉。
长辈们总说,再过两年孩子能听懂话就好了,我却感到更加困惑。
现在就因为睡不了整觉神经衰弱,每天疲惫得不想护肤,想到未来还要操心孩子的教育、婚嫁……
我的人生,还能好起来吗?
上面两位妈妈,只是千万产后妈妈的微小缩影,我们也想借她们分享的故事,来跟大家聊聊产后抑郁这件事儿。
在某篇产后抑郁的帖子下,有过这样一句高赞评论:“从产房里出来的只有「妈妈」,再没有那个「女孩」。”
成为妈妈,意味着失去了自我,生活从此要围绕着另一个小人儿展开了。
可是当宝宝出生后,不管是老公还是父母,大家只会围着TA开心地打闹陪玩,却很少有人肯定妈妈的付出,仿佛她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与此同时,分娩伤口疼痛,产后身材变形,婆媳之间的育儿分歧……种种压力交织在一起,把疲惫的妈妈们拉入了「产后抑郁」的情绪深渊。
生完宝宝后,妈妈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就大幅减少,所以很容易感到情绪低落,这种变化同时也会加剧产后抑郁的发生。
产后抑郁其实是抑郁症的一种,可能会易怒、焦躁,也可能失落、沮丧。
这些情绪只有妈妈们才能感同身受,落在旁人眼里,却成了“想太多”“矫情”“不够坚强”……
想从产后抑郁中走出来,除了及时治疗,靠自己也很重要。
有位妈妈就分享到,自己能够有所好转,一方面是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是不再为抑郁感到羞耻,愿意“放下面子”跟闺蜜吐槽,有了可以聊天倾诉的人之后,慢慢地也感觉心中的郁闷疏解了不少。
我们想说的是,作为新手妈妈,能够做到60分已经很棒了,不要让「妈妈」这个身份带来的责任感“绑架”自己。
就像《她和她和她》里唱的那样:
“想那么多干吗?别听谁的话,你已经很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