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常常被定位为温柔的、操劳的、为家庭奉献自我的,仿佛“母亲”这个角色一开始就被写好了答案,也天然地带了遮蔽性。
当一位女性被称为“XX的妈妈”的时候,她自己的模样也随之隐藏在这个身份之下,变得模糊不清。
成为一位母亲,她的感受是什么?从怀孕、分娩、育儿一路走来,她又经历了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问了几位身边的妈妈。
根据她们的回答,我们提炼了三个关键词——疼痛、焦虑、幸福。
才发现,“成为母亲”这个选择,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生孩子整个过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痛。
大家都以为只有生小孩的时候才痛,其实不是的,怀孕的时候,痛感就很明显了。
胎儿不断发育,除了会压迫到内脏,全身的骨骼也要一起承担压力。
尤其到孕晚期,手腕痛、腰痛、关节痛、耻骨痛……全身简直就没有好受的地方。
整晚整晚睡不好觉,翻个身都差点飙眼泪;早上醒来手肿到握不了拳;37码的脚肿成40码,关节痛到走不了路。
去社区医院,医生说这是正常的,让我再忍忍。但我也不敢吃止痛药,担心影响孩子。
没办法只能硬挨,真的很无助。那时候唯一想的就是,赶紧生,生完就不用受苦了。
好不容易熬到预产期,我是顺产,7.2斤的男娃。从进医院到生一共17个小时,开指就用了15个小时,现在回想都头皮发麻。
晚上10点开始宫缩,每一次阵痛都简直生不如死。无论是平躺、侧躺、趴着都痛,就觉得那个晚上好漫长,天一直不亮。
好不容易开始生,感觉腰已经不是自己的了,疼到我把前面吃的东西全吐了。之前学的拉玛泽呼吸法全顾不上了,只想早点解脱。
我以为生完娃就好了。结果第二天起来,宫缩加上伤口的疼痛,比开宫口生孩子还疼,太苦了。
哺乳也痛。娃每吸一口我就钻心似的疼,手脚都疼出汗。再加上可能生娃的时候用力姿势不对,拉伤了肌肉,我到现在腰还疼,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
生孩子之前没有人和我说过会这么痛,虽然很爱孩子,但如果时间倒流,我也许不会做出这个选择。
怀孕之后,我在的待产群里,“焦虑”和“哭”是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
大家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因为娃在肚子里看不见摸不着,产检的各项数值就成为唯一能确认孩子情况的方式。
NT、唐筛、糖耐、大排畸……每个数值的异常都会触动神经,每次产检都会忍不住焦虑。
孕中期做四维的时候宝宝侧脑室增宽,医生说得很严重,还建议定期复查。后期复查的时候又持续增宽,我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
身体变化对我也有很大影响,睡不好觉、浑身酸疼、记忆力变差、身材走样……好像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正常的,只有我一塌糊涂。
再加上孕期激素分泌的变化,我特别容易情绪低落,一点小事就会崩溃到哭,还容易有很多不好的想法。
我丈夫有时候会忍不住说,“别人生孩子都这样,怎么就你这么矫情”,我特别生气。
怀孕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就算不能理解,也应该宽容和支持。
等我家的小公主出生后,我本来以为可以松口气,结果每天还是焦虑得很厉害。
每天盯着她的吃喝拉撒,但凡有一点异样,都担心得不行:
刚刚吐奶了,是不是着凉了?呛奶了,是不是喂太快了?
今天拉了三次,是不是拉稀了?只拉了一次,是不是便秘了?粑粑颜色不对怎么办?
晚上一直哭,怎么哄也不行,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很难确定什么状态才是正常的,只能时时关注。
除此之外,还很怕孩子生病,特别是她反复生病的时候。
大概在1岁半到2岁那段时间,娃经常生病。有时候上着班突然就接到家里电话,说发烧了,只能赶紧请假回去。
那段时间真的觉得很难熬,看着孩子生病心里难受,三天两头跑医院也很磨人,又一直不好,我心里窝着一股火,自己也烦躁。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安慰自己,等她长大之后就好了。但其实并不是,孩子每个不同时期,我都有不同的焦虑。
娃现在刚上幼儿园,我就已经在纠结要不要学个舞蹈啥的。我看过网上有很多人说“带娃不用过度焦虑”,自己也明白,但就是忍不住。
后来想明白了,我要先接受这样一个容易焦虑的自己,安抚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去带娃,尽量不把焦虑传递给她,让她快乐长大。
虽然养娃少不了鸡飞狗跳,但幸福的时刻也还是蛮多的。
儿子还小的时候,感受最明显的就是——他睡着的时候我很幸福。
上一秒还在哄睡,耐心和体力几乎要达到极限,下一秒娃睡着了,看他睡得甜甜的,又突然觉得很幸福。
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能静下来,好好看看面前这个小人儿:
软软的小脸蛋嘟嘟着,小鼻子扁扁的,身上传来好闻的奶香。这一刻时间仿佛完全静止,世界上只剩下他细微的呼吸声,像小天使一样。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每一个长大的瞬间,都能让我开心好久。
会笑了,一咧嘴,流下来两行亮晶晶的口水
会翻身了,脑袋后仰,小小的身体连手指都在用力
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像一块果冻,一不小心就“扑通”一声坐在地上
会说话了,咿咿呀呀了好久,突然有一天叫了一声完整、清晰的“妈妈”
看着他从一个啥都不会的小团子,慢慢长大成一个会撒娇、会跑着扑到怀里的娃娃,啥辛苦都不值一提了。
虽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老母亲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他给我带来的快乐,以及给我的爱,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多,足以治愈我。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他出门太拖拉,我没忍住冲他发火吼了一句。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觉得他今天肯定要不开心了。
结果晚上回家,他还是和平常一样跑过来抱我,心里暖暖的。睡觉之前我和他道歉,他说“那你下次好好和我说,好不好?”
经过这次之后我发现,育儿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在和孩子一起成长。
他在用自己纯净的小小心灵,慢慢教会我怎样更好地去爱。
看完三位母亲的自述,真的感慨良多。
小时候总以为妈妈天生就是妈妈,等到自己成为母亲,才体会到这个身份背后的无数个崩溃时刻。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有句话:
“生孩子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个叫妈妈的头衔里,憋屈在不是身材走样、情绪变化,而是我已不再是我。”
社会对“好妈妈”的标准就像束身衣,母乳喂养、全职照料……无形的要求勒得人喘不过气。而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也让我们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但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
每个妈妈的自身体质、家庭条件、职场环境不同,养育孩子的理念也不同,在能力范围内把娃养好,就已经足够了。
成为妈妈是个人选择,把母亲的身份当作一种人生体验去丰富自己,孩子固然是我们人生新阶段的重点,但自己的感受也不能忽视。
爱惜身体,照顾好自己,能有精力扛住日常带娃时琐碎的消耗;
而买好保险,配齐保障,就能在大风大浪来临时,定住自己生活的锚。
母亲节就要到了,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把自己永远放在第一位,像爱孩子一样,认真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