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债、存款利率只剩2%出头,预定利率3%的储蓄险又能“活”多久?
最近有不少声音喊到,预定利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3.0%或将成为过去式。
去年7月底,我们才经历过3.5%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停售潮,随后重疾险涨价5~10%、储蓄险收益减少了10~20%……
一年不到,历史真的又要重演吗?
今天就来聊聊,内容如下:
在聊预定利率或将调整之前,我们先来回顾过去一年来发生的大事,理解了过去,就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
这一年来,大家没少听到产品下架、停售的消息。
究其根本,还是监管动作不断,对影响保险定价的三个“率”,无一例外陆续进行了调整。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1、降低预定利率
去年3月份,监管就在调研下调评估利率,而评估利率下降,预定利率也就要跟着降。
评估利率,用于计算保险公司需要准备多少钱来应对赔付,它往往被视作预定利率上限。因为产品预定利率一旦超过它,就需要监管审批,当下环境很难通过。
其他条件不变,预定利率下降,储蓄险的收益会降低,保障险价格就会提高。
监管还要求,7月底之前要停售所有3.5%预定利率的产品,这一轮调整涉及了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重疾险、寿险、普通型储蓄险……
随后我们进入了预定利率“3.0时代”,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也被降到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则降到了2%。
这还不算完,今年以来,监管两次窗口指导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
根据最新要求,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能超过3.3%,大公司不能超过3.1%,并且要求分红险参照执行。
2、实行报行合一
这里涉及预定费用率,代表着保险公司预计的经营成本,监管早就明文规定了各种保险产品的费用率上限。
《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
但规定是规定,现实是现实。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保险公司都会私底下补贴销售渠道,当然这在其他行业也很常见。
在过去,靠着高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可以弥补这部分成本,随着利率走低,监管终于出手了。
去年8月份,监管在银保渠道率先推行“报行合一”,也就是说上报的预定费用率要和实际相符,今年开始又在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渠道推行。
报行合一后,保险公司要么减少产品收益,要么减少销售方佣金,要么两个都减少。
比如说,3.0%预定利率的增额寿,报行合一前第30年实际收益率接近3.0%,实施后降到了2.7~2.8%,差距很明显。
3、新生命表征求意见
这里涉及了预定发生率,即保险事故预计的发生概率。
今年年初,精算师协会发布了第四套《生命表》征求意见稿,它统计了不同年龄的死亡率,可以用于重疾险、寿险、年金险等产品定价。
相较于第三套,这套表死亡率有明显降低,预期寿命有所提高,如下表所示:
其他条件不变时,死亡率降低,寿险价格会降低,而年金险会涨价,或者说收益会变低。
比如说,去年8月份预定利率降到3.0%时,市场上仍然有收益率3.7%的养老年金险,大概率是采用了过去死亡率较高的第一/二套生命表,而这种行为也被监管列入了“黑名单”。
在今年4月,监管发布了《人身保险负面清单2024》,明确提到:养老年金保险采用明显偏离实际水平的预定死亡发生率,缺乏定价依据,并点名批评了两家涉事公司,相关产品也都下架处理。
靠着改变预定死亡率,来增加年金险收益的路子,也被堵住了。
三管齐下,我们目前能买到的储蓄险,无论是增额寿、年金险还是分红险和万能险,收益相较于之前都有明显降低。而对于行业来说,负债减少了,未来偿付风险也降低了。
但是,这些调整就足够了吗?
现在行业仍然面临着利差损风险,随着利率不断走低,销售高保证收益的产品将给行业带来亏损,这正是文章开头财联社电报里面提到的“大考”。
那么,为了避免利差损,监管会不会进一步对预定利率动刀子呢?
从外部来看,目前保证收益的金融产品已经所剩无几,只有50万及以下的存款、国债、储蓄险三种。
而收益上面,三年期定存利率已经降到了2%出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一度跌破2.3%。
相比之下,3%预定利率还锁定终身的储蓄险,无疑是个出头鸟,很难不被监管盯上。
从产品定价角度来看,想要维持3%的预定利率也很难。
想要解释这一点,需要用到我们上面提到的评估利率,它有着专门的参考公式,如下图:
《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它受两个指标影响,其一是市场基准利率,采用的是10年期国债750天移动平均值,而该值持续走低,目前已经不到3%。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另一个指标则和保险行业平均财务投资收益率有关。
这两年来,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低迷,2022、2023年平均值分别为3.85%,2.29%,2021年未公开数据,而此前10年的平均值有5.28%,差距悬殊。
当两个参考指标都在降低时,评估利率也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预定利率。
另一个重要信号是,时隔7年,5家上市保险公司统一下调了投资回报率假设,比如平安保险集团从5%降到了4.5%。
试想,如果保险公司都预计自己的投资收益率会下降,那么还会给消费者过高的预定利率吗?
因此,降低预定利率,可能不仅仅是监管要求,也可能是保险公司主动为之。
而在保险市场上,关于预定利率下调的信息相当密集。
比如财联社报道:业内人士判断,若降准再度落地、政策利率调降,则会带动市场利率、LPR报价进一步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从3.0%下调至2.75%或2.5%,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我们也特别采访了一些保险业内人士。
多家保险公司高管及精算师表示:虽然监管还未明确通知,但预定利率大概率会继续下调,目前基本不再开发3.0%定价的产品,已经着手准备2.5%定价的产品了。
而某保险经纪公司产品负责人则表示,不排除7~8月预定利率降到2.75%或者2.5%的可能性。
回顾1999~2013年期间,预定利率一直维持在2.5%,如果真的回到那个水平,保险产品又将发生哪些变化呢?
我们先来看看保证收益类产品,包括普通型增额寿和普通型年金险。
1、普通增额寿和年金险,收益会降低
增额寿收益全部来自于现金价值,一旦调整预定利率,现金价值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以3.5%、3.0%、2.5%三种预定利率,忽略预定费用率、预定死亡率,来简单看看不同年限的现金价值,如下图:
上表中橙色部分,代表当下增额寿的收益水平。
以第30年为例,当下产品相较于3.5%的产品现金价值少了38万。如果预定利率下调到2.5%,那么现金价值还会减少33万,持有时间越长,差距也会越大。
现在回过头看之前的产品,很难不觉得“真香”,而以后再来看现在的产品,会不会又有同样的感受呢?
年金险的收益,来自于现金价值和年金两部分,预定利率下调,可能两者都会减少,整体收益率也会有所下降。
此外,作为保障险的重疾险、定期寿险,定价过程中都会考虑预定利率,当其他条件不变,预定利率下降,保费就会增加。
而监管一直鼓励保险回归“保障本源”,这类保障性产品可能会更加丰富。
下面来看看浮动收益的产品,包括分红险和万能险,如果预定利率下调,它们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2、分红险的保证收益率会降低,可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如果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下调到2.75~2.5%,分红险不太可能继续保持2.5%的预定利率,也会挨刀,比如降到2.0%甚至更低。
那么,如今这些保证收益率有2.3%的分红险,也有可能成为过去式。
而随着利率下行,监管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险企加大股权投资。
比如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成分股、科创板普通股、REITS类资产的风险因子,保险公司可以有更多资金投资这些资产,有利于分红险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分红险也会越来越受大家青睐。
像香港地区的分红险保证收益在0.5~1%,预期收益在6~7%,大陆地区分红险的未来趋势,也值得我们期待。
至于万能险,除了我们前面提到了监管对结算利率“限高”之外,很多保险公司也在主动下调结算利率。
此前一些朋友上车的保证利率3%的万能险,很可能会逐渐收紧加保规则,有加保需求的也多关注一下。
根据普华永道对140家保险机构的调研,有97%的机构认为未来的风险监管持续趋于严格,而对保险产品的监管是其中重要一环。
不得不说,3.0%的预定利率也可能成为历史,高保证收益的储蓄险将越来越少。
总而言之,不论是加强风险监管还是调整保险产品,都是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过程。而什么时候风向会发生改变,可能要等待下一轮经济周期。
如果对于以上内容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预约专业的老师进行1对1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