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年轻人不交社保#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引起各方网友“厮杀”:
有人批判说,现在的年轻人只想躺平、得过且过、缺乏社会责任感......
有人反驳说,被裁员、失业、工作没着落,能吃上饭就不错了......
上个月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某论坛共情年轻人说的一番话,又再次引爆舆论。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交社保?他们有错吗?
我们翻了不少官方数据,采访了一些不交社保的年轻人,发现“放弃”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究竟有多少年轻人不交社保?我们查不到准确的数值,官方也没有披露。
但从一些公布数据和比较“官方”的发言,可以窥见一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3年末,我国总人口数量是1409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含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人数为133387万人。
在不细分职工和居民医保的情况下,粗略且不太严谨的算出,不交社保的大约有7580万人。
与此同时,许久未公开对政策发表观点的周小川,最近说的一段话或许能侧面验证,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交社保的事实:
养老金缺口压力层层传导至年轻一代身上,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觉得,即使劳动再多,也很难买房、结婚、养孩子,干脆直接躺平。
和过往审视、道德绑架年轻人的专家不同,这一次终于有人站在年轻人这边,理解他们。
*图源网络
对此有很多人表示,不交社保是因为穷、交不起。
裁员潮、降薪潮、涨价潮,时代的尘埃一粒粒落到这代年轻人身上,沉重无比。
比起社保,能养活自己更重要。
还有一部分人直言,交社保不划算。
像养老保险,交的钱一般有8%进了个人账户,另外16%进统筹账户。
钱都是自己交,但大头充公,自己只能拿小头。
更重要的是,现在自己交的社保养老钱,被拿去养别人了。
而这些人,有的没有缴纳社保,有的没有足额缴纳,现在却领着巨额退休金,这不公平。
并且出生率越来越低,交社保的人变少,未来自己能不能顺利拿到养老金?能拿多少?
这一切,都让年轻人对交社保这件事打上问号。
如果说,经济压力是年轻人断缴社保的催化剂,那么养老制度则是导火索。
翻看各种数据报告,能发现:年轻人对于社保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我国养的老体系有三大支柱,国家保证了养老金的下限,企业和个人保证上限。
在理想状态下,三个水龙头源源不断地往养老金这个「蓄水池」放水,是能保证大家有个不错的生活质量。
只是在实际中,这三个水龙头放水不均衡。
第一支柱承担了太多;第二支柱缺失严重,只有大型国央企、500强民企等才会提供职业年金;而第三支柱没有普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占比65.76%,第二支柱占比34.23%,第三支柱占比0.01%。
但从国际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应该是以第二、第三支柱为主。
像美国,2021年底第二和第三支柱规模占比,分别为57.90%、35.40%,第一支柱仅为6.70%。
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和生育率下降,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交钱的人却越来越少。
2022年全国就业人数为7.34亿,参保职工人数为3.67亿,同年年末,离退休人员高达1.36亿。
还有民政部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为21.8%,差不多是4.5个年轻人赡养1个老人。
还有预测称,2050年我国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后,每1个年轻人要赡养1个老人。
这也是为什么周小川说,面对持续攀升的抚养比,难免消解年轻人的制度参与意愿,甚至激化代际矛盾。
站在劳动者视角,当衡量缴费贡献大于所获收益时,自然削弱积极性。
我们也采访了身边几位断缴社保的年轻人。
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当下和未来的不确定,和深深的无奈。
刘易玲之前是一名补习机构老师,在2022年教培行业的裁员潮中被优化。失业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办灵活就业社保,当时上海最低缴费标准是2558.5元。
社保、房租、水电费加上饭钱,每月五六千的支出,一开始她觉得还能承受。但随着求职时间拉长,她发现这笔开销变得艰难起来。权衡之下,她选择断掉社保,先保证自己能活下去。
“遇到一些去面试的人,她们会主动提出不交社保,希望拿更多工资。”
相较之下,美莉就决绝很多。
美莉在成都做了8年婚礼策划,辞职之后完全没有考虑过交社保,她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社保带来的好处。
看病?单独交医保得了,不够还有保险。
买房?以前买不起现在不想买,社保积分不重要了。
养老?每年花几千、上万去交,但要延迟退休,自己可能享受不到这份终极福利。
“新闻都在说年轻人放弃社保,我反而觉得是社保抛弃了年轻人。”
梁航今年26岁,在深圳做了5年的外卖员,交社保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每个月扣六七百,到手的工资变得更少,感觉没赚到钱。
他听说要连续交15年,60岁就能领退休金,只是这件事对他来说太遥远。“我不会一直在深圳,总有一天要回广西老家。”
在不确定的工作和生活里,社保捆绑的医疗、落户、买房、养老等福利,不再拥有优先级。
社保制度运行了30多年后,有些年轻人不想参与这种“玩法”了。
挣了钱,他们更愿意给自己配置保险,觉得更靠谱、实用。
根据CBNData在2022年发布的调研数据,1995-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中,超6成人通过互联网购买了2份及以上的保单。
其中,超过七成买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等保障险,近五成用户买储蓄险来进行养老储备。
我们有一位90后的读者,他为了确保自己以后可以“高质量”退休,做好健康保障之后,又做了一系列理财配置,像养老储蓄就买了80万的终身型养老年金。
他说过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
“与其交社保,不如把钱拿在手里,更让我有安全感。”
百万医疗险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弥补医保的不足,有几百万保额,医保不报的它报销。
重疾险则能保障生大病住院治疗期间有收入,钱拿去治病、还债务都可以。
意外险保的是日常大大小小的意外,像意外受伤看门诊的治疗费也能报。
养老准备,他选择的是增额终身寿。
钱放里面,自己不会拿去乱花。重点是,钱投进账户之后,最高能以3%的复利增值,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更重要的是,交进去的每一分钱,都属于自己。
或许不是每个人的经济实力都像这位读者这么强,但仍然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些保障。
比如买一份几百块的居民医保,万一生病住院能帮忙分担点压力。
但它也只能作为基本的托底,不能指望全部兜底。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事情靠不了国家,也靠不了任何人。
只有自己,才是最强靠山。
想借用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对于大家批评年轻人说的一段话,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
社会该为年轻人做的很多事情做得不太够,我们真应该同情现在的年轻人,也要共情。
但是仅有同情和共情不够,我们更需要做很多的事情,为年轻一代减负。
bob体育半岛入口 1对1保险规划服务,定制专属家庭保障方案。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开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