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专家提出,要让农村老人的养老金,跟儿女、子孙的社保缴费比例挂钩。
这样年轻人就有了缴费的获得感,从而愿意多交钱。
不出意外,骂声一片。
有让专家捐钱的,有让专家别领养老金的,还有建议专家别建议的。
为什么看似中肯的建议,引发了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年轻人不愿交社保养老金,真是没有获得感?
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
专家的意思,就是年轻人交的钱,是在养大城市的老人,自己和农村家人的养老金却没有保障,才不想交社保。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之前就有“上海外卖小哥不肯交社保的新闻”登上热搜。
他表示一个月能赚8000~10000,房租水电啥的至少2000,而医保每个月就得700块,还不如把钱寄回老家给女儿买玩具。
这还只是医保,如果再加上养老保险,那么他每个月至少得交2000多块。
一个月的社保费用,占到自己月收入的10%甚至更高,这种缴费压力,才是不想交社保的根源所在。
除此以外,不少网友吐露的心声,也将社保本身的问题摆上了台面。
1、体制内外、城市乡村差距大
体制内养老金待遇好,拉体制外一大截,这人尽皆知。
而城乡养老金差距,也不能忽视。
从养老金类型来看,城市里很多都是交职工社保,农村人则大多交新农保,有些老人可能连交新农保的能力都没有。
当农村老人与体制内退休老人对比时,这种区别已经不是交不交社保的问题,而是足以上升到阶级性的贫富差距问题。
若这种差距不能解决,显然会有越来越多人不想交社保。
2、这一代人的养老,没有保障
现收现付式的养老金制度,受缴费人数与领取人数的影响。
咱们国家的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未来养老金可能不够用”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客观事实。
所以想让年轻人拿更多钱交到社保中,更重要的应该是解决制度上的问题,让养老金有一个确定性。
在今年的首届养老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就提出了一个方案——个人账户养老金“供一配一”,比如个人储存100元,最终账户上有200元,并以此作为基数投资。
这样的方案无疑能大大增加年轻人交社保的积极性。
但要实施这样的制度,养老基金需要拿出更多的钱去补窟窿,这些钱从哪里来?
所以就咱们目前的国情来说,还是很难实现的。
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是自己的养老还是父母的养老,都别指望光靠社保来解决,更多的保障,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补足。
养老问题,本质还是经济问题,一日常生活要花钱,二是刚性的大额支出,典型的如生病、意外受伤时的治疗费用。
对普通人来说,最合适的方式,就是社保搭配商业保险。
1、社保该交还得交
社保作为国家的基础福利保障,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报销范围内的部分医疗费用、发放基础养老金等。
在城市工作,交职工社保,看病养老的待遇好一些。
灵活就业的朋友,有压力也可以交居民医保和居民养老金,待遇没那么好,但费用比较少。
至于咱们的父母,要是在农村生活,可以交农村专属的新农合和新农保,也能有一个基础保障。
2、有条件,把商业保险补充上
社保终究有局限,比如医保有报销上限、养老金数额不高等,无法满足医疗、养老需求。
百万医疗险能报销社保无法报销的费用,有百万保额,遇上大病难病也不怕。
咱们举两个实际例子:
2017年,河南老李不幸烧伤,总花费大概70.2万,医保范围内费用约40.7万。因为老李参加的是居民医保,报销上限为15万,剩下的55.2万都得老李自己承担。
2023年甘肃李先生的儿子突患白血病,先后住院8次,共花费67.2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共报销了48.03万,还有19.17万需要李先生承担。
无论医保报得多还是少,遇上大病,自己总有一部分需要承担,如果有百万医疗险,就能覆盖这部分费用。
年轻人买一年几百块,比较便宜,父母年龄大,会贵一些,一年上千。
确实有经济压力,也可以给父母买惠民保,保障没那么好,但胜在便宜。
至于商业养老金,跟社保养老金类似,先交钱后领钱,但领取金额写进合同,买的时候就知道能拿多少钱。
虽然咱们没法确定以后养老金到底能拿多少钱,但根据目前的水平来看,大部分人退休后每月养老金就只有两三千。
如果在一二线城市,这笔钱显然不太能满足生活所需。
提前给自己准备一份商业养老金,等老了就有两份养老金可领,生活质量更有保证。
而且它不受退休年龄影响,女性最早55岁可以领,男性60岁。
不过这类产品需要足够长的持有时间和交费金额,才能有不错的收益。
假如经济条件比较一般,就先不用考虑了。以后条件好了,再来选择。
社保养老金的制度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专家们无论如何建议,终究也只是建议。设计制度的决策者们,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若将缓解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年轻人多缴费”上面,显然不合理也不现实。
至于咱们自己,还是客观看待社保,作为福利保障,它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除此以外,就是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补足保障,从而应对更大的经济风险。
如果对于以上内容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预约专业的老师进行1对1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