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网红保险如“达尔文系列重疾、超级玛丽系列重疾”等吸取大量关注的同时,也被不少人所质疑。
诸如“网红产品都靠营销,公司不靠谱”的言论时有出现,让不少想买这类产品的朋友,心有嫌隙,不敢入手。
然而卖网红产品是非真意味着“不行”?这些公司到底有没有实力?
今天我们挑了5家卖网红产品的保险公司,一起来看看它们实力到底咋样,主要内容如下:
我们筛选的5家保险公司,卖的网红产品都名气不小,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其中1家卖网红定寿,4家卖网红重疾险,分别为:
可以看到,5家公司中,瑞华健康略显“薄弱”,注册资本仅5亿,另外几家都在二三十亿。风险都是“BB级”,属于“良好”往上的级别。
其他数据方面也有一定差异,去年全年的保费规模,高的有54亿,低的只有12亿;综合偿付能力高的有202%,低的只有120%,当然,都在监管标准之上。
整体来说,都不算“差生”。那为什么要卖网红产品?
要知道,国内寿险市场的份额,百分之七八十都被几家头部公司占据着。
其他保险公司想要“虎口夺食”,自然需要差异化明显的竞争手段,这在很多行业都差不多。
比如今年小米开始卖新能源车,就通过设计“酷似保时捷”的外形、小米全生态车机互联等方式来突出差异化,跟比亚迪、理想、蔚来等行业老大哥比拼。
对这些保险公司来说,开发网红产品,就是一种不错的差异化手段。
但这些“网红保险”的高知名度,是靠实打实的高性价比打出来的,而非靠所谓的营销。
毕竟现在的保险产品非常多,如果产品性价比低,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选择其他好产品。
所以对这些网红产品,大家不必纠结和担心,只要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可以放心选择。
当然,还是会有不少朋友比较看重公司背景,想详细了解这些公司的情况,接下来就挨个给大家讲讲。
咱们就先从卖定寿的华贵人寿开始。
1、华贵人寿:大麦旗舰版A款、大麦甜蜜家2023
华贵大股东是咱们熟悉的茅台酒厂,二股东是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妥妥的国企背景。
虽然2017年才成立,但它在业内早已名声远扬,被称为“死磕定寿”的保险公司。
在华贵人寿出现前,定寿市场其实很“冷淡”,这里面有个故事:
把时间倒推回2015年前后,彼时定期寿险还是一幅“娘不亲爹不爱”的样子。
国人普遍对“死亡”比较避讳,一谈“死了才能赔”就立马不想买;保险公司卖这类产品利润空间相对小,业务员拿的佣金比较少,也都不愿意卖。
国内有个精算师大佬聂方义,2016年直接上书一封——写了一份《关于推广定期寿险的建言书》给当时的中国保监会主席,以求推广定寿。
之后又回到深圳开了一家创业公司,并与中信保诚合作,于2017年上线了一款区分吸烟体与非吸烟体、接近市场地板价、能买到千万保额的高性价比定寿产品「唐僧保」。
不过作为领头者,这款产品却并没有真的火起来。
反而是同年成立的华贵人寿,以一款擎天柱定寿打开市场,之后又推出大麦系列的第一款产品,借着互联网开启了“网红之路”。
相比其他保险公司,华贵人寿这些年做了不少差异化的定寿产品:
有适合成年人买的,主打一个高性价比;有专门给夫妻购买的,加强双方因同一事故出险的保障;也有为年轻人开发的青春版,保费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前期缴费压力小。
覆盖用户广,也让它的保费规模水涨船高——2017年保费规模只有4.24亿,2023年则达到了46.98亿。
总体来说,华贵的背景实力很不错,开发定寿产品的经验也十分丰富,是一家值得选择的保险公司。
2、北京人寿:大黄蜂11号(全能版)
北京人寿于2018年成立,时间比华贵人寿还晚一年。
虽然公司知名度不高,但其开发的大黄蜂少儿系列重疾险,在同类型产品中闯出了一片天。
其第一款系列产品“大黄蜂5号”在2021年上线,靠着极高的性价比,很快成为了市场新星。
3年过去,多次升级后,最新的产品已经是“大黄蜂11号(全能版)”,性价比依旧在线。
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会担心,成立时间短,公司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没有保障?
这点其实不用担心,保险是强监管行业,有完善的法律机制和保障机制,成立时间无论长短,监管政策都一样,这点我们会在“第三部分“给大家详细分析。
作为背靠首都的保险公司,北京人寿的股东也都是北京的优秀企业,其中大股东是国内500强企业——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还是比较有实力的。
3、复星保德信人寿:大黄蜂10号(旗舰版)
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由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各持股50%,后者是世界500强之一,背景很强。
而复星保德信自身的实力也很硬——注册资本30亿+,2023年保费规模40亿+,最新综合偿付能力200%+。
在这样的实力下,今年2月份才上线的大黄蜂10号(旗舰版),一来就卷到了第一梯队,丝毫不管同行“死活。
另外,得益于其股东的康养产业,复星保德信的养老业务做得也很不错,比如养老社区。
其所对接的星堡养老社区成立于2012年,主打高品质养老,目前在上海、北京、大连等7个一线及准一线城市都有营业,在国内很有竞争力。
总的来说,有着中外两大超级企业的支撑,复星保德信人寿在国内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4、君龙人寿:超级玛丽11号、小青龙3号
君龙人寿的成立时间跟北京奥运会一样,为2008年。
背后股东就两个,一个是世界500强的厦门建发集团,一个是有70多年寿险管理经验的台湾人寿。
股东有经验确实有优势,超级玛丽系列的成人重疾险已经火了好几年,最新的超级玛丽11号也是热销产品。
小青龙这个IP虽然比较新,目前只出到小青龙3号,但也已经可以跟“大黄蜂”这样的热门IP掰手腕,产品保障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从业务能力上看,君龙人寿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从2009年到2023年,只有2023年的保费规模达到了20亿,其余多数都在10亿以下。
当然了,保持节奏稳扎稳打,才是长期发展的关键,也希望他们能够持续出开发高性价比的产品。
5、瑞华健康:达尔文9号
瑞华健康于2018年成立,是国内第7家健康险公司。
达尔文的IP热度不输超级玛丽,两个系列的产品经常被拿来比较,各有特点。
今年上线的达尔文9号,也是靠着极高的性价比,以及一手“重疾赔完,同组轻中症也能赔”力压大部分同类产品。
不过瑞华健康主要靠长期护理险赚钱。以2023年为例,其开发的颐悦无忧终身护理险贡献了13.5亿收入,保费占比达到89%。
相比在它之前成立的平安健康、人保健康这些业界翘楚,年仅6岁的瑞华健康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相信借着“达尔文系列重疾险”的热度,以及近两年国家开始着力发展长期护理险的风向,它的增长机会会变得更多。
以上就是5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相关产品和保司信息,可以点击文末卡片预约1V1免费咨询,有专业人员给大家详细讲解。
在网上买保险,大家主要是对保险公司的稳定性以及产品的安全性存疑。
咱们就来详细聊聊,一解大家的疑惑。
咱们先说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再谈产品保单的安全性。
经营稳定性,跟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策略、投资能力、风险控制等多方面有关,一个环节出了错,其他环节可能也会跟着出问题,最终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但对于维持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防范经营风险,监管部门有着完善的制度:
比如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基础合格线是核心偿付能力要在50%以上,综合偿付能力要在100%以上。
如果不达标准,监管就会出手整治,通过限制保险公司可销售产品的种类、限制高管薪资、股东分红等方式来提升偿付能力。
当然,严格监管之下,还是会有极少数保险公司因为各种问题走到资不抵债的那一步,面临破产。
比如曾经的安邦人寿、新华人寿、华夏人寿等,都曾是世界500强,都遇到了危机。
这时候就涉及到大家关心的产品保单的安全性了——保险公司出了问题,我的保单怎么办?
面临破产的保险公司,保险保障基金会出手接管,注资救援,同时一边经营一边寻找新的股东。
接管期间,要么找新的股东转让股权,保险公司不变。
比如2007年,原保监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接管新华人寿,注资后占股38%,成为第一大股东。
之后经营稳定,在2009年将全部股权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盈利12.5亿元,实现华丽转身。
而新华人寿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分别在香港、上海完成上市。
在这个过程中,新华人寿的保险保单,没受到一点影响。
要么找新的股东成立一家新的保险公司,原公司保单都会转到这家公司名下。
比如华夏人寿,2020年被原银保监会接管。
2023年「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九州启航(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成立瑞众人寿,承接了华夏人寿的业务,存量保单没受到任何影响。
从今年瑞众人寿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的保费规模为2600多亿,排市场第三,算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从以上机制和例子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实力,自然不能忽视。
但“真正的安全和稳定”,是靠着监管部门的监督,以及《保险法》的相关制度实现的,大家在这方面可以放心。
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网红”一词往往带有贬义性质。
但在保险行业中却不一样,产品往往是靠搞性价比打出口碑,成为“网红”。
对这类产品,在了解清楚保障内容的前提下,只要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可以放心选择。
如果你需要定制一份家庭保障方案,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开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