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聊起存款,相信很多人免不了觉得“焦虑”。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晒存款的帖子,仿佛人均存款几十上百万,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几十万也没多少钱。
但回到现实中来,看看自己的存款,才发现,存点钱真的太难了,其中不少朋友表示,自己唯一的存款---是公积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也给大家提供一些打理公积金的新思路,用好可以多拿几十万!
小涵一毕业就去了北京,今年已经是工作的第五年。
聊起月薪,小涵现在并不差,但聊起存款,她调侃,自己北漂5年,真的是一分钱没攒下。
在大家眼里,小涵工资不错,存钱应该很容易才对,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北京的房租、生活开支、以及自己那控制不住的购物欲,让她成为了一个妥妥的“月光族”。
用她的话来说,唯一算得上存款的,只有公积金了。
以前一直没太关注自己的公积金账户,某天打开,才猛然发现自己多了一笔“巨款”。
所以,为啥自己没攒下一分钱,靠公积金,反而攒了不少呢?
公积金之所以能被攒下,离不开它独有的几个特点:
1、强制储蓄:
上过班的都懂,公积金就是五险一金中的一金,每个月直接从税前工资里划走,进入咱们的固定账户,根本没有经手的机会,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强制储蓄,没得选。
2、不可随意提取:
以前,公积金里的钱,主要用来买房贷款,现在呢,虽然政策逐渐宽松,即便不买房,也可以以其他理由进行提取。
但相信,大部分的人,考虑到未来可能买房,要用公积金贷款,也不会轻易去动用和提取这笔钱,也就没那么灵活。
正因为取不出花不了,才能轻松被攒下。
3、时间效应:
由于每月都有固定的余额入账,随着时间工作年限的推移,长期积累,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不过说实话,很多人的公积金余额虽然挺多,但放在账户里,每年的利息却没多少,就和银行的活期存款差不多,按年结息,收益其实并不多。
那么,我们要不要把公积金里的钱拿出来,用别的方式打理呢?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公积金账户里的钱,是可以提出来的。
目前很多城市都支持线上提取,可选按月提或是一次性提,如果不支持线上,也可以去线下的公积金中心提取。
但提取之前,得先考虑一个问题,即未来要不要买房?这决定着我们能支配多少公积金。
如果非常笃定,未来不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话,只要当地政策支持提取,公积金里的钱,可以全部拿来做其他规划。
反之,则建议先留出足够的余额,剩余的钱再拿来打理。
以深圳为例,公积金贷款实际能贷到的额度,一般是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4倍,个人最高贷70万,家庭最高贷126万。
也就是说,假设想以个人名义贷款,想贷最高额度70万,账户里必须保证有5万余额,想以家庭名义贷款,夫妻俩的公积金账户,加起来必须有至少9万余额。
在确保账户里的钱不影响贷款的情况下,其他的钱,是可以考虑提取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同样一笔钱,放在公积金账户和其他地方,收益差别有多大。
对普通人来说,闲钱放哪?相信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存银行。
那我们就以前面的公积金缴纳情况为例,假设每月5000公积金,按年提取,一年6万,连续5年存银行,每笔都存5年定期,不断滚动,看看和单纯放公积金账户有啥不一样:
可以看到,以当前2%的银行利率存定期,前10年都和放在公积金账户中差别不大,而且公积金里的钱,提取还相对自由些。
因此,追求灵活性,这笔钱直接放公积金账户就不错。
接下来看看,假设这笔钱长期不动,同样的钱,我们把它放到增额寿里面,收益表现如何:
可以看到,在前5年,确实放公积金账户中收益更高,按照年化1.5%的利率来看,前期是跑过增额寿的。
但从37岁开始,增额寿的收益就更高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
40岁时,这笔钱通过增额寿打理,可以多拿3.2万的收益,到60岁时,增额寿里的钱变成了66.5万,放公积金账户只有45.2万,相差21.3万,可见增额寿的优势,越往后期收益越香。
很多没有买房需求的朋友,公积金账户的钱,一放就是很多年,平时也不会去动它,这种情况下,就很适合用增额寿打理,利用时间和复利效应滚雪球,轻松多拿几十万。
如果注重现金流的话,也可以考虑一些领钱比较快的年金险,我们也同样拿一款产品来进行测算。
可以看到,交完钱后,40岁开始就能领取,每年可领近1.5W,持续一辈子。
年轻时,可以用这笔钱来缓解一点现金流压力,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了,也能作为养老金的补充。
如果这30万一直放在公积金账户中,提取同样的钱,不到30年,钱就取完了,而转换成年金,可以活多久就领多久,长期来看,也是很划算的。
还是要提醒大家,以上几种方式,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要是本身公积金缴存不多,或者没有预留好未来可能用于贷款需要的额度,则不建议大家盲目提取。
公积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笔“隐形财富”,很多人会习惯性忽略。
但其实,只要做好规划,这笔钱,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更高的收益。
所谓理财,无非就是,把钱放对地方。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怎么打理更好,建议点击下方卡片联系我们的规划师看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