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保改革的“威力”,过年期间同事亲身体验到了。
低烧咳嗽,先去社康看病,给开了一堆中药,吃了没用。
再去大医院看,开了一堆集采药,小x书上一查,很多人说副作用大,也不太敢吃...
那有啥办法可以绕开DRG和集采药吗?
有人说,买「无社保版本」百万医疗险自费就医,还有人说,买中高端医疗险去特需部、私立医院看病。
但我们研究发现:这2种方法都有一定限制,医改的影响比我们想象还要大...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主要内容如下:
可能有些朋友认为,DRG是医保政策,那么不走医保,自费看病不就没影响了?
其实不然。
网上一个DRG试点医院的人士表示:想自费也不行,(医院每年)自费比例不能超过30%。
我们公司的资深保险核赔专家Jacky老师介绍:医院有自费比例的额度限制,比如某地区三级医院15%,二级9%,一级6%。
Jacky老师有着医学和保险双重背景,做过21年保险核保和理赔,身边还有很多经历医保DRG改革的医生朋友。
那么,自费比例30%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某家医院一年的治疗费用合计1亿元,自费比例上限30%,那么最多3千万可以是医保外的自费部分。
如果大家都争相去买自费药、用自费医疗耗材,3千万额度用完了,后面的人也没有办法自费了。
如果还想自费,就只能换一家医院继续问。
这也影响到特需部就医,因为特需部很多项目都是自费的。
此外特需部还有10%的上限规定,比如就诊人次、床位、医疗开支不能超过医院整体的10%。
总结下来,DRG实施后,自费、特需就成了香饽饽,然而“僧多粥少”,能不能轮到自己就很难说了...
除了自费,去院外买药,也可能遇到麻烦。
根据医保局规定,今年1月1日起,想去医保双通道药店购药,必须用电子处方。
双通道药店,可以买到医院里面买不到的药,并且支持医保报销。
而电子处方开药,并不是简简单单打个字,而是需要从系统的药品清单里面筛选。
随着集采全面实施,系统里面可能基本都是集采药,原研药、进口药的处方,很难开出来。
而没有处方,你也买不到处方药。
还想用这些药,同样也只能换一家医院问。
总结下来,医改不仅仅影响医保范围内,还影响医保范围外的自费部分,比如特需部就医、院外购药等等。
因此,我们手里的医疗险,面对DRG又会产生新问题,而能完全避开DRG的产品也只有一种。
我们把市面上的医疗险分为了5大梯队,第五梯队完全受到DRG限制,第一梯队则完全不受影响,如下表所示: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1、「有社保版本」普通百万医疗险,受到drg很大限制
产品包括好医保·长期医疗(20年),蓝医保长期医疗险等,它们只能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外购药仅保障癌症特效药。
正常看病时,就按照DRG流程走,如何治疗,开什么药都有相关规定;如果选择自费看病,就只能按60%报销,也受到医院自费上限影响。
一般外购药也不能赔,面对DRG可以说是束手无策,这也是绝大多数百万医疗险的现状,并不仅仅是它们两款产品。
这不能归咎于产品本身,因为它们推出时间很早,当时DRG也未全面推行,在当时它们都是顶流产品,大家选择它们也都是非常合适的。
只能说时代变了,随着医保改革,百万医疗险也需要与时俱进。
好在部分产品支持升级,比如蓝医保预计后续支持升级成(好医好药版),进入第三梯队,我们下面再详细介绍。
2、「无社保版本」普通百万医疗险,作用不大
首先要清楚,无社保版本的百万医疗险,价格翻倍。
蓝医保(20年)费率表
无社保版本的好处是,不走社保自费看病,百万医疗险报销比例仍为100%。
但问题也很明显:我们只能去公立医院普通部看病,选择本身就有限。
比如想要用一些自费药,要看普通部有没有,还要看医院有没有自费额度,而外购一般药品同样不能报销。
所以,以无社保身份投保普通百万医疗险,作用并不大。
3、进阶版百万医疗险,有部分限制
针对医改DRG带来的看病难题,很多百万医疗险也进行了升级。
所以,可以称这些产品为进阶型百万医疗险,比如蓝医保(好医好药版)、尊享e生2025。
它们有两大特点:
它解决了DRG的问题,但又没有完全解决:
外购药可能受到电子处方限制,医生开不出这些药,你也很无奈。
特需部要求重疾才能住,门槛较高,同时受自费比例限制,自己生病时还有没有额度很难说。
不过这些产品,是当下最适合普通人的了。
毕竟价格摆在那里,一年只要三四百,虽然受限,但至少我们多了选择权。
另外,如果我们选择购买「无社保版本」,以自费就医,选择也会多一些,但价格也更贵同时有自费上限影响。
4、中端医疗险,受限制较少
相对于百万医疗险,这些产品普通疾病也能住特需,门槛更低;另外还能选择私立医院,用药、治疗选择权可能更多。
要注意,部分中端医疗险外购药有清单限制。
上面说过了特需,这里重点说说私立医院,前不久就有新闻:想吃进口药的患者涌入私立医院。
这是因为,目前只有公立医院全面施行集采药,私立医院还只是在“鼓励使用集采药”阶段。
那么,去私立医院就高枕无忧了吗?
并不是,大多数中端医疗险,所支持的私立医院基本是医保定点私立医院。
只要在医保的体系下,DRG、自费比例等,限制也都来了...
总的来说,相对于公立医院,去这些私立医院看病,主要优势可能还是药品、器材选择更多。
5、高端医疗险,完全避开DRG
从前面也能看出,只要和医保沾边,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而高端医疗险,可以报销大陆昂贵私立医院,比如和睦家医疗、新世纪医疗,嘉会国际医疗等,未来的外资医院。
它们基本都是医保非定点医院,完全跳出了医保框架,那么进口药、原研药、先进的医疗技术,这里可以享受到。
有部分昂贵私立医院属于医保定点,比如深圳新风和睦家。
此外,也能选择能报销香港、台湾知名医院、乃至国际顶级医院的版本,这些和DRG就毫无关系了。
对应的,这种产品价格也会比较贵,从每年几万到十几万都有。
那么,我们该选哪种更合适呢?下面再来聊聊。
可以直白地说,90%的人都要在DRG的体系下看病,无法完全避开,但在能力之内,我们可以让自己多一些选择。
我们按照预算从低到高,给大家推荐了三种医疗险配置思路。
1、每年几百元,可住特需部,可报普通外购药
建议大家选择第三梯队内的产品,当下最推荐的是蓝医保(好医好药版),有这些特点:
这款产品还有家庭版可供选择,可以共享免赔额,保费能打折。
另外可以考虑尊享e生2025,前三个特点它都有,同样支持家庭版,而且还拓展了102家三级私立医院普通部。
它一年期不保证续保,从2016年推出至今,一直稳定续保,从未出现理赔过被拒绝续保的案例。
也正是由于它是一年期产品,面对医疗技术升级、医保政策变化时,总能走在市场前面,对产品进行升级更新,因此仍然是值得选择的。
想要详细对比,也可以点击这里预约顾问咨询。
2、一千多,可报销特需部、非医保定点私立医院
大家可以考虑第二梯队的MSH欣享人生2023,外购药不限目录,普通疾病也可以住公立医院特需部,比如北京协和国际部、上海瑞金医院特需医疗保健中心,还能支持直付。
另外它拓展了非医保定点医院:卓正医疗,在广州、深圳、长沙、成都、重庆、佛山等地区都有机构。
在所有私立中高端医疗机构里,卓正医疗覆盖中国城市数量第一,2023年就诊人次排第二,超过85%的医生曾在三甲医院执业,实力强大。
价格方面,选择0免赔额每年两三千,1.5万免赔每年一两千,如果在这些城市工作生活,又有私立医院就诊需求,这款值得考虑。
这款产品是一年期不保证续保的,但它背靠国内最强大的中高端医疗险品牌——万欣和。
它们的产品稳定续保了十几年,还有专门的医师团队提供医疗服务,帮助第一时间选择到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果你有其他地区私立医院就医需求,还可以考虑君龙人寿的臻爱无忧特需版,信美相互的医家医、覆盖200家以上私立医院,其中不乏三甲医院。
如果有和睦家医疗就医需求,还可以考虑众安在线的尊享e生Plus,报销比例为70%。
3、高端医疗险,实现医疗自由
如果经济优渥,可以考虑买一份高端医疗险。
可能有人觉得,有钱还需要担心看病的问题吗?
有钱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
万一生病了,由于不是医疗业内人士,很难知道自己的病情适合去哪个医院,找哪个医生,即便知道,也未必能及时安排上。
买高端医疗险,核心是永远能第一时间看上好医生,用上好药好技术,而不仅仅是报销医疗费。
目前顶流的高端医疗险品牌有万欣和、安盛、招商信诺、安联、中间带、平安等品牌,而高端医疗险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比如:
很难直接说哪款产品最合适,这里就不介绍具体产品,有需要可以点击这里预约顾问咨询。
医改的目标,是实现医保保基本,商保提需求。
尽管现在处于DRG的阵痛期,但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很多百万医疗险都在针对医改进行针对性升级,增加外购药、拓展特需版、私立医院、增加普通门诊保障等。
因此,我们不必过分苦恼担忧,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bob体育半岛入口 1对1保险规划服务,定制专属家庭保障方案。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开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