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网上有很多朋友都在讨论“新婚姻法”。
其实大家讨论的,是今年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新规)。
这个新规是对《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与补充。
我们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把婚姻法新规中与普通人婚恋相关的重要条款做了汇总,在咨询了法律老师之后,整理出4个适合普通人的财务保障方法。
无论是即将步入婚姻的朋友,还是已经步入婚姻的朋友,都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近三年,我国法院在一审审结的离婚纠纷案件约有150万件,约占所有家事案件的80%。
在这些离婚案件中,关于财产分割的争议层出不穷。
而婚姻法新规针对近几年争议较大的婚内财产问题,给出了明确解释。
新规中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用几句话简单概括一下:
①新规更注重保护男女双方的婚前财产;
②新规更注重保护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③新规肯定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的家务价值;
婚姻法新规部分内容(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真实的生效判例,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婚姻法新规。
1、个人婚前房产给伴侣加名,房子仍然归个人所有
十多年前,小陈和小崔结婚了,婚后一个月小陈将自己婚前全款买的房子加了小崔的名字。
2020年,两人因为家庭矛盾分居,小崔向法院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割这套房产的折价款250万元(当时这套房产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600万左右)。
小陈觉得小崔的要求不太合理,因为结婚后自己的银行卡一直交给小崔来保管,家庭的开销也主要由自己来承担。
最终,法院判定房屋仍然归属出资方小陈所有,但是考虑到结婚十多年来小崔对于家庭也有一定贡献,酌定小崔可分得房屋折价款120万元,双方都同意了。
顺便提一句,如果在这个案例中,小陈的房产是由自己的父母出资买下,并且登记在夫妻俩的名下,那么离婚时房产也是归小陈所有。
不过,法院会结合两人婚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等情况,给予伴侣小崔以合理的补偿。
2、伴侣在婚内给第三人打赏转账,伴侣可以追回
十多年前,小崔与男朋友小高登记结婚。
结婚后,小高出轨了,并在2019年之后的四年多里向他人转账56万元。
近两年,小崔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对方归还这笔钱。
而对方却说,小高转给自己的钱已经花了一部分,没办法返还。
最终,法院支持原配小崔的诉求,判决对方归还实际收取的56万元。
如果小高是在直播间里给他人打赏56万元,小崔同样有权利要求对方归还这笔钱吗?
同样可以!
新规中指出,如果夫妻一方有转移家庭财产行为,或是有对婚姻不忠实行为,都可以视为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比如向他人大额转账、赠予财产、大额打赏主播、婚外同居、重婚等。
在离婚分割财产时,法院会要求他人返还夫妻共同财产,并要求有过错一方不分或少分财产。
3、全职妈妈/爸爸在离婚时可要求家务补偿
如果是全职妈妈/爸爸,在离婚时除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之外,还可以额外要求家务补偿。
婚姻法新规明确提出:如果夫妻中的一方因为照顾家庭负担了较多义务,法院应该考虑其为家庭投入的时间精力等因素,确定补偿数额。
毕竟在一个家庭里,既要有人赚钱养家,也需要有人辛苦带娃和照顾老人,全职一方对于家庭的付出同样值得尊重。
当两个相爱的人携手走上婚姻这艘小船,就意味着我们与伴侣的共同利益会被绑定在一起。
我们不光要谈情说爱,更要谈钱懂法,这样才能让婚姻的小船在金钱的考验下稳稳地靠岸。
在结婚之前,我们都会带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美好憧憬。
但是走入婚姻后才明白,许多潜在的风险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憧憬,就放慢了脚步。
面对婚姻法新规,我们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财产与爱呢?
1、结婚前,做好资产隔离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与婚姻相关的法律,真的很容易在婚后吃大亏。
在结婚前,有2个动作很少有人做,却能够帮我们避开婚姻中的大多数坑:
一是相互了解征信情况。
相互查询征信不仅可以确认对方有没有负债,还可以看到对方的信用情况、了解对方名下是否有房贷、有多少房贷等等,侧面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
可以在人民银行网站查询,也可以和对方一起去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行或去打印征信报告业务的银行网点查询征信。
如果你和结婚对象认识时间比较短,而对方的某些行为像是在躲债,但是对方又不告诉你实际情况,可以登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进入“失信被执行人”查询页面,输入对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查询。
二是提前安排好婚前财产。
在结婚前,男女双方都有必要盘点一下自己名下的资产,思考哪些婚前财产有必要隔离,哪些资产可以用于婚后共同生活。
比如,有些人会选择在婚前全款买房,或者让父母给自己全款买房,这样房子产权始终归自己所有。
如果你和伴侣的房产不是以上这两种情况,而是涉及到父母或某一方出首付、婚后共同还贷、一方出装修款等情况,建议你们可以考虑签婚前协议,清晰区分个人婚前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并且提前约定万一将来婚姻破裂,房产应如何分配。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确定协议内容比较好,也可以考虑找一位律师朋友来帮忙。
有些朋友会选择在某个独立的个人银行账户下放入自己的部分存款,并确保婚后这个账户没有任何资金流入流出。
还有朋友会选择全款购买快返年金险,在投保5年后,自己每年领取的年金可以留给父母作为补充养老金,也可以作为“救急金”。日后万一面临感情变故,也能拥有一笔独立的婚前财产来帮自己兜底。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适合自己的年金险,也可以点击链接找我们的规划师做一对一咨询。
说这些,并不是想鼓励大家在结婚前“算计对方”,恰恰相反,一份稳固的婚姻,既离不开感情的双向奔赴,也离不开财务的保驾护航。
2、结婚后,做好风险防控
两个人结婚后,双方的房产、储蓄、贷款、负债都可能会有一系列的变化。
难怪有网友将结婚这件事形象地称为“并表大业”。
在结婚后,有2个很重要的动作,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一是通过保障险做好人身风险的隔离。
在灾难或风险面前,个体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了。
而配置保险,相当于为家庭提前准备一把“保护伞”,让家庭不至于被突发风险所压垮。
普通人必备的四大险种分别为:意外险、医疗险、寿险和重疾险,它们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全家人分步骤配置好这四大险种,就能规避绝大多数的人身安全风险。
二是做好企业资产与家庭财产的隔离。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正在创业或者做生意的朋友。
过年时我从亲戚那里听到一件令人唏嘘的真事。
一位身家千万的老板,开公司已有多年,公司的钱不够了从家里拿,家里没钱了从公司里取。
没想到前两年,他所在的行业突然遭遇了黑天鹅,公司被破产清算,本人也欠下巨额债务。
因为没有做好资产隔离,他背后的家人在这次危机后也被拖入深渊,孩子无奈转学,父母和老婆出门打工,想办法帮他一起还债。
我们常常会沉浸于岁月静好,却不知风险就像躲在角落里的恶狗,会突然窜出来撕咬我们一口。
在健康的时候做好疾病的准备,在风光时做好落魄的准备,这不是悲观,而是人生的大智慧。
婚姻不仅是领证的法律程序和摆酒的仪式,更是两个人从情感共同体转变为经济共同体。
而一段好的婚姻,既离不开花前月下的深情浪漫,也离不开柴米油盐的平凡琐碎。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希望你利用好法律与金融工具,帮自己更好地规避婚姻背后的风险,减少因为婚姻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冲击。
如果你想要了解适合自己的保障险,或是想要通过储蓄险来实现财富增值,也欢迎你点击下方卡片找我们的规划师做一对一咨询。
祝福你的感情既能有爱情的滋养,也经得起金钱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