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客服热线: 400-081-0388
首页> 保险攻略> 正文

医改后医疗险卷疯了,现在买还是再观望?|与20年保险经验专家聊聊

原创:bob体育半岛入口
576

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

提案的主笔人,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接受采访时,用“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形容一些集采药药效不佳的情况。

这一提案也让“集采药效果不好”的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大家对“集采药”的讨论也愈发热烈。

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医改,bob体育半岛入口 策划了【直面医改】系列专题,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医改的所有信息、事实、建议,客观地呈现给你。

专题前面几期内容,我们采访了保险专家和一线医生,还和病人及家属聊了目前普通人看病买药的困境。

有朋友说,bob体育半岛入口 的内容是所有关于医改的信息里最通俗最专业的。我们特别感谢大家的认可。

图片

不过,还是看到有不少朋友提出疑问,“不知道怎么去实操买到想要的进口药,该买什么保险才能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

所以第7期内容,我们特别邀请了有20年保险从业经验,水滴保副总经理谭老师,她在健康险领域和医药创新支付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她会和我们聊聊医保改革对于商业保险的影响,还有未来医改和保险将会怎么发展。

与谭老师的这期访谈,有几点让我们感触颇深:

1、医改影响最大的是“夹在中间的人”——医改保障了绝大部分老百姓能享受到基本治疗,但对于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产”来说,想要更好的就医资源,就得多花一些钱自费去特需、国际部、私立医院等。

2、进口药还是有很多人需要,自费或商保渠道购买的比例可能越来越高——这些年,进口药械厂商在中国的销量并没有降低,也就是说大家对进口药的需求还是在的。

3、未来商业保险市场会越来越卷,对用户是好事——未来,针对不同阶层人群,会出现更多保险产品,比如中高端医疗险会越来越多,用来满足医保DRG下,医保无法承担的医疗费报销需求,像优质诊疗资源、进口药、进口药械等。

4、聪明人一定是会买到当下最好的产品——以后保险产品会越来越丰富,对消费者来说,关键不在于等或是挑,而是要抓住机会,给自己适合的保障。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划重点,更全面了解医改,我们把谭老师的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还查阅资料补充了很多信息,下面一起看看详细内容。

一、医改如何影响普通人看病拿药?

我们先通过一张图,来看看目前医改政策都改了哪些方面。

图片

关于医改对看病就医的影响,谭老师在采访里提到:“医改对普通人来说有利有弊,它保障了绝大部分老百姓能享受到基本治疗,慢性病患者也基本能买到药,但部分原研药在医院就很难开到。”

那作为普通人,不想就医受限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谭老师认为:“我们要分清诊疗和药品资源”

  • 诊疗资源:

诊疗资源,包括了诊断和治疗,采访中,谭老师提到:“想要获得更好的诊疗资源,如果走医保通道,可以去能走医保的特需部;要是走自费通道,就可以选择特需部、国际部或私立医院。

但要注意,优质的诊疗资源不仅包括了好的环境,好的就医体验,医生的临床经验也很重要,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公立医院的医生资质会更可靠,所以大家还是要结合自身需求去综合考虑。”

这里要补充一点:因为医保DRG/DIP主要影响的是经医保结算的住院患者,只要走医保通道,就一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是不走医保,自费看病,也会受到医院自费比例的限制,比如某地区的自费比例是:三级医院15%,二级9%,一级6%,当医院自费额度快达到时,就算我们想自费、能自费,医院也不一定能答应。

所以,想要最大可能地减小医保DRG/DIP的限制,去非医保定点的私立医院是一个选择。

  • 药品资源:

谭老师提到:“在公立医院普通部目前基本上都已经落实DRG和药品集采,因此某些进口药是比较难开到的。

如果去医保支付的特需部也一样,因为很多公立医院普通部和特需部是使用同一个药品采购体系,但纯自费的特需部和国际部则不受限。

另外,近几年进口专利药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并没有呈现缩减反而是稳定上升趋势。那是通过哪些渠道购买呢?虽然没有更细分的数据支撑,但用排除法大概率能判断,医保支付占比减少,而自费和通过商保的支付变多。

如果是自费去院外购药,我们就要注意处方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外购药需要医院开处方才能在药店买到。”

关于处方问题,需要补充的是,根据医保局规定,今年1月1日起,想去双通道药店购买“双通道药品”,必须用电子处方。

“双通道药品”,则是指患者在定点医院或定点药店,买“双通道药品目录”中的药(都是处方药),都能享受到医保报销待遇。

我们也梳理了不同外购药对处方的要求。

图片

而电子处方开药,需要从系统的药品清单里面筛选。随着集采全面实施,系统里面可能基本都是集采药,很难开出来原研药、进口药的处方。

没有处方,就买不到处方药。还想用这些药,就只能换一家医院问。

商业健康险和医疗不分家,这些医改政策不仅影响了我们看病就医,也对商业保险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11月27日,医保局发布的《医保带来的发展新增量》也提到:引导商保公司和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更多提供差异化服务。

也就是说:医保不能报的,商保来报,从国家层面鼓励医疗险发展。

那医保改革对于医保的限制,商业医疗险要怎样去补充呢?

二、不想看病受限制,普通人该如何买保险?

首先,我们得清楚,医保改革对于商业保险有哪些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谭老师在采访中说到:

“在DRG/DIP限制下,普通百万医疗险无法覆盖的优质医疗资源报销,包括诊疗资源、进口药、器械,就需要有其它保险产品去承接。

未来各家保险公司会把产品做得越来越细,会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人群的需求,推出更多产品。”

为了应对医改带来的限制,目前百万医疗险已经出现了一些优化产品。

比如蓝医保(好医好药版),不仅开放所有类型外购药,还能附加特需医疗,能报销特需部和国际部的重疾费用。

另一方面,医改也刺激了中高端医疗险的需求,采访中,谭老师把中端和高端医疗险进行了区分。

  • 中端医疗险:针对中等收入人群医疗升级的需求,加了一些特需部和国际部的责任,私立医院涵盖较少
  • 高端医疗险:针对更高端的医疗需求,涵盖私立医院多

医改还在持续推进,各家保险公司也是越来越卷。很多朋友会纠结,应该现在买保险,还是再观望一下呢?

关于这个问题,谭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聪明人一定会买到当下最好的产品。

因为产品是不断优化的,总会有更好的产品出现,但我们不可能一直去等,毕竟生病不会挑时间,所以关键不在于等或是挑,重点是要能抓住机会,给自己适合的保障。”

未来产品会越分越细,想要在当下配置适合的保险,谭老师也给大家总结了很实用的保险配置建议。

  • 普通收入人群:考虑升级百万医疗险,增加特需责任和院外购药服务
  • 中高收入人群:选择中高端医疗险,覆盖特需部、国际部和私立医院
  •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关注免健告产品,现在甚至还有保证续保的产品

这里也补充一下,免健告产品就是没有健康告知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免健告的医疗险和重疾险,身体有异常的朋友也能买到。

作为拥有多年保险经验的专家,我们也“八卦”了谭老师给自己和家人配置的保险方案,可以说和当下的市场变化结合很紧密。

图片

就像谭老师说的“早买早享受”,如果是正在纠结犹豫的朋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当下的政策,选到最适合的产品,之后该换的换,该补的补就好了。

总的来说,医改在不断推进,保险公司也在跟着变,这些变化都是为了能在医改环境下,更好地承接大家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但光看眼前还不够,咱得往前看。

三、未来5-10年,医改和商业保险会往何处发展?

先来说说未来医改的趋势,谭老师提到了4个关键词“早诊、康复、护理、药品质量”。

早诊就是在疾病刚冒头、甚至还没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通过检查或筛查提前发现它,比如癌症早筛。

康复则是生病、受伤、手术后,身体功能可能会变差,通过科学训练和治疗,让这些能力尽量恢复,比如脑中风后的康复治疗。

谭老师提到:“目前这两个方向,很多地方还没有纳入医保,如果医保能承担这些支出,也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真正花在治疗上的钱会更少。

另外,目前国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护理的服务体系和支付体系还不够完善,未来医保基金可能需要这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集采药的质量问题受到大家广泛关注,未来会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管控。”

随着医改的发展,未来,商业保险市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改变,一方面是产品,另一方面是医保和商保的连通。

当被问及未来的主流产品,谭老师的答案是:“未来医疗险和重疾险仍是主流,失能险和无健告医疗险将逐渐崛起。”

  • 失能险:不同于重疾险“得了大病”一次性给钱,失能险更多是“不能干活”按月发工资,解决的是不能工作后的收入损失问题。
  • 无健告产品:降低投保门槛,适合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未来将更加普及。

关于医保和商保的联动,谭老师提到:“目前优先推进落地的是打通医保个人账户的支付,然后再推进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

打通医保个人账户的支付,就是扩大医保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在之前,医保个人账户只能支付医保自付的部分。

现在个人账户余额,不仅可以跨省用于近亲属(父母、配偶、子女等)的医疗费用、购药费用,缴纳居民医保费;还可以购买商业医疗险,比如上海,可以用医保个账余额,为自己和亲属购买惠民保。

打通个账后,这两年全国多地开始推行医保和商业保险“一站式”平台,患者在医院窗口就可以一次性实现同步结算、同步支付,不用再垫付全部的费用,不过目前接入这个平台的商业保险大部分还是当地的惠民保。

四、写到最后

医疗体系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那就是价格、效率、质量,三者难以兼得。

像在美国就医,可以享受到高效率和高质量服务,但医疗成本就很高,没有保险的话,普通人根本看不起病。

我们之前也写过美国医疗和保险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看看近1/3的人被拒赔!美国保险公司,为什么能随便拒赔?

而在中国,人口众多,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这个三角,像现在的一系列医改政策,都是为了降低价格、提高效率,让更多人能看得起病。

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质量妥协,在未来,想要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商业保险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ob体育半岛入口 1对1保险规划服务,定制专属家庭保障方案。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开始规划。

免责说明:以上内容为bob体育半岛入口 意见,仅供参考;如涉及到产品信息及赔付条件,以保险公司最新产品条件具体约定内容及承保政策为准。
相关文章
深度丨外资医院、三明医改、DRG改革,透露了什么信号?
不久前,三部委联合发文,允许在9省市开放外商独资医院。消息一出,也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欢呼:打破医疗
2024-12-24
1191
一边算账,一边看病...医改之后,医生还能看好病吗?
“5年内实现三明医改经验全覆盖”“541”“薪酬分配制即将落地”...有关于医改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2025-02-11
742
深度|医保DRG后,医疗资源两极分化?普通人看病出路在哪
“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外资医院入华”、“2025年底,DRG/DIP基本实现全覆盖”...有关于
2025-01-20
1952
医保个人账户能给家人用了!2021医改三大变化解读!
职工医保是普惠性政策,上班族每个月都要交不少的钱,但是时间久了,许多政策性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自己的医
2021-04-09
2922
深度丨进口药消失在公立医院,集采药降到3分钱,我们该喜还是忧?
“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外资医院入华”、“2025年底,DRG/DIP基本实现全覆盖”...有关于
2025-01-15
1590
百万医疗升级、免健康告知产品增加!2025年9大预测来了
2024年,无疑是一个“变革之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存款利率从2%降到1%出头、医改DRG全面
2025-01-23
1179
面对DRG改革,百万医疗险哪个保险公司的产品好?蓝医保、好医保只能垫底?
医保改革的“威力”,过年期间同事亲身体验到了。低烧咳嗽,先去社康看病,给开了一堆中药,吃了没用。再去
2025-02-13
817
患者自述:吃了便宜的仿制药,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
医改,是一场关乎每个人生命质量的变革。它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看病流程、药品价格、医保报销政策……甚至重新
2025-03-13
966
保20年的百万医疗险,好医保和医享无忧(蓝医保)哪个性价比更高?
说起百万医疗险,难免想起好医保和医享无忧。好医保,5000万人的选择,几乎人手一份。医享无忧,太平洋
2022-07-26
5560
「保20年」的蓝医保上线,和医享无忧竟是双胞胎?怎么选?
这期产品快评我们将为大家点评5款医疗险既有大公司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也有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问的防癌医疗
2022-06-20
2713
热门产品榜
重疾险
意外险
医疗险
寿险
储蓄险
大力水手
核保友好、有机会享更优费率
80851
超级玛丽13号
同种重疾二次赔、核保宽松
80151
达尔文11号
可选疾病额外赔、癌症/心脑血管
79523
i无忧3.0
大保司、核保宽松
69852
阿基米德
重疾补偿金、大公司品牌
69025
哪吒1号
重疾不分组、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891
超级玛丽真多次
可选重疾额外赔80%、重疾多次
68741
完美人生7号
女性特定疾病保障、癌症保障好
68542
妈咪保贝爱常在
重疾保额高、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045
青云卫5号
重疾额外赔60%、少儿特疾赔付
6800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