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后,很多人习惯在网上找医生看病开药。
可是按照规定,线上问诊只能接待复诊患者。
好在,这个禁令可能要解除了。
因为最近医保局做好了“互联网首诊”的定价规则,一旦落地就意味着,以后不管我们是首诊还是复诊,都可以直接网上看病,而且有些平台能刷医保!
那么,线上问诊到底好不好用?哪些线上平台看病拿药能报销?
线上问诊这种方式究竟有啥优势,连医保局都来推动发展?
接下来,我们就盘一盘它的几个实用功能。
1、省时省力还可能省钱
大家平日里跑一趟医院可不容易,尤其是周末经历人挤人的朋友最有感触。
首先是蹲点抢号,然后赶到医院候诊1小时、看病3分钟,最后检查拿药再花1小时,一通折腾下来半天就过去了。
也正是这个缘故,好多人就算身体不太舒服都不会轻易去医院。
但线上问诊,体验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基本上能随时随地约医生,省去了路途奔波和排队候诊的时间精力。
而且一些平台还能用医保付挂号费和药费,报销比例跟线下一样。线上开的药品会快递到家,离医院近的话,可以自己抽空去窗口领。
2、就医选择范围广,全国名医线上问
跑医院看病,我们一般就在家附近找家医院提前挂号,但是一到周末那些名医的号要么难抢,要么人家就没排班。
而线上问诊,恰恰解决了名医资源短缺的情况。
只要是开通了互联网问诊功能的境内医院,甭管医院离自己家多远,我们都有机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医生线上咨询。
要是不懂怎么找到好医生,还能参考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第三方问诊平台给的专科名医榜单,顺便再看看公开病例和网友评价。
不过,线上问诊肯定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不足。
最明显的缺点,是一些需要检查身体的病情没法正常接诊开药,急病重病也不适合线上诊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互联网医院平台用不了医保,医生的响应速度比较慢,部分医生压根不提供线上问诊的服务。
线下问诊跟线上的更多差异,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表格。
我们也梳理了比较适合线上问诊的几种情况,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如果你想试试线上问诊却不知从何入手,或者想知道哪些问诊平台更适合自己,可以接着往下看。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统计,去年国内已经有3300多所互联网医院,每年超1亿人次在使用线上问诊。
既然线上问诊这么热门,我们就看看主流的两种平台,医生资源和花费是什么水平。
去医院看病,很多人都知道提前预约挂号,却不知道还能线上找同一个医生问诊。
现在很多公立医院开设了自家的互联网医院,都是本院医生线上接诊,既能方便患者,也能减轻线下医院的人流压力。
比如,有人想找之前看病的刘主任开药,正常挂号最早也得约下周二,但在互联网医院却能当天找到她问诊,可以说相当方便了。
而且这种线上看病的费用,一点也不贵。
以深圳公立医院为例,线下问诊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挂号费分别50块、33块、25块。
如果是通过线上问诊,不论医生级别,挂号统一就收25块。发现没,线上咨询主任医师还能便宜一半钱!
至于线上开处方的药费,一般都跟线下医院同步。
更重要的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线上平台接入医保支付,像挂号费、医药费都跟线下门诊享受同等报销比例。
如果不清楚医院有没有这些功能,我们可以找到目标医院的公众号,菜单栏一般有“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入口,点击就能体验到它的线上问诊平台开得咋样。
2、第三方问诊平台,聚集全国名医
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微医、春雨医生、怡禾健康、平安健康……这些都是市场上比较热门的第三方线上问诊平台。
它们的运营模式很像滴滴公司,供给端得找到足够多的医生,然后写清各自的专业领域和问诊费用,让用户下单心仪的医生去咨询。
但,医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平台呢?
核心还是钱的问题。
相比公立医院的互联网问诊,这些第三方平台的问诊费通常要高出不少。
比如,我们咨询同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在公立医院线上平台的诊金只要25块,到了微医平台就得花79块。
假如你是一个愿意线上出诊的医生,是不是就顺手入驻这些平台了?毕竟,兼职收入变高了嘛。
平台的医生一旦多了起来,我们就有机会在上面咨询到名医大咖。
不过,享受好服务的代价是多花点钱。
只有极少数平台,例如广州微医、天津微医的线上复诊买药能用医保报销。
其他绝大部分第三方问诊平台都没有接入医保,医生的诊金和药费自然用不了医保,都得我们自理。
除了以上两类平台,还有一种线上问诊方式很多人不太了解,却是我们的隐藏福利。
一些百万医疗险像蓝医保(好医好药版)、金医保3号、心医保(长生版)、众民保等等,它们的增值服务都包含了“免费在线问诊”这项权益。
举个例子,我投保的蓝医保长期医疗险也能免费在线问诊,搜索小程序“太平洋蓝医保”就能看到入口。
有一次晚上12点我在这里咨询皮肤问题,发现医生响应非常快,推荐的药膏效果也不错。
那么,这类线上问诊平台的医生水平咋样?
还是以蓝医保系列产品为例,它的问诊服务都由母公司中国太保旗下的成都杉泰互联网医院提供。
至于接诊医生的水平,粗略判断的话比较一般。
我们打开成都杉泰互联网医院的小程序,能看到本院各科室27位医生的简介。
医生职称:除了2位是副主任医师,其他25位都是主治医师。
临床经验:写明临床年限的有15位,其中13位年限在10年以上,经验是OK的。
学术成就:只有3位发过核心期刊或论文。
学历:有12位写明学历,其中4位本科、8位硕士,整体不算强。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线上问诊属于保单的增值服务或附加服务,要求配置多么优秀的医生团队也不现实。
我们平时遇到小病小痛上去咨询一下,这样的医生团队其实是够用的,而且他们响应速度也快。
除了免费问诊,有些百万医疗险还能花个小几百附加互联网药品的保障,线上药费赔付比例通常在50%~80%。
不过,也要警惕某些平台线上药价虚高的情况。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买了众民保,它有一项”慢病5折购药“的增值服务,但这里面藏着猫腻。
比如有款心脏药瑞舒伐他汀钙胶囊,众安互联网医院标价45块,使用5折权益就到手22.5块。
可问题是,一模一样的药,人家阿里大药房卖8.5块,美团买药也只要6-8块!
我们还对比了其他一些药品,发现众民保5折购药平台的药价,打完折多数还是比阿里、美团这些平台贵一点。
虽说这是保单赠送的权益,可体验感实在比较差。
当然了,我们买百万医疗险,重点还是要看它的基础保障怎么样。在保障过关的前提下,再考虑线上问诊、线上药费减免这些锦上添花的权益。
当三甲医院的专家为千里之外的县城患者讲解病情,当慢病患者轻点手机就能续方刷医保……
线上问诊越来越普及,本质上是在优化医疗资源的布局。
合理利用好互联网医院,很多时候能让我们省时省力又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