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买东西担心吃亏上当,生怕自己买贵了,其实对于买保险来说也是一样。
很多人也会好奇,我们每年交了那么多保费,都被保险公司赚去了吗?一般会赚多少?这些钱保险公司是如何花的,都投资到哪些渠道去了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下保险公司赚钱的那些事,主要内容如下:
1)我们交的保费,保险公司赚了多少?
2)保险公司是如何盈利的,靠的什么?
3)保险公司挣钱了,能分给我们吗?
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开了个小卖部,我们收到顾客的钱,除去进货的成本,还要支付房租、水电等费用,对于庞大的保险公司而言,情况就更加复杂。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保费的组成,深蓝君汇总成了一张表格,具体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1、纯保费:
纯保费包含风险保费和储蓄保费两个部分。
风险保费:专门用于赔付承保期间出现的理赔费用。虽然这部分费用无法具体确定,但却可以大致估算。 比如 1 个 60 周岁的人,在未来 1 年中的生死情况,是无法预先知道的,但是如果对 50 万个 60 周岁的个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人中死亡数会有一个稳定的概率。
储蓄保费:这部分是保险公司专门留出来,用来赚取投资收益的,同样很重要。
2、附加保费:
附加保费主要是包含保险公司的一些运营费用和预留利润。
管理如此庞大的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到场地的租金、员工的工资、电脑 IT 设备、巨额的广告投入、销售的佣金等,而这些成本都是要分摊到保费当中的。除此之外,至于保险公司会预留多少利润,每个公司都不一样,一些新兴公司为了提高知名度,获得市场份额,出现极端情况“赔本赚吆喝”也是有可能的。
在《为什么不同保险公司,保险价格相差巨大?》的文章中,我们也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不能简单地认为每年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全部被保险公司当成收益装进了口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成本,无论从保费的设计还是定价,都是非常复杂的。
(数据来源网络,上市公司信息目前尚未披露)
由上图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因公司经营策略或产品定价等原因而导致亏损,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都有哪些呢?其实主要来自三差,分别是死差、费差、利差。
1、死差:
当保险预期的赔付额与实际的赔付额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值时,就产生了“死差”。
比如,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预估 100 个人里会死 10 个,而实际情况死了 8 个人,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 2 个人的保费;反之如果死了 12 个,保险公司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2017 年,历时 10 年,新的生命价值表发布,也为 保险精算师在产品定价时提供了一个发生概率的参考。
2、费差:
“费差”即公司预估的成本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了销售的佣金、场地费、人员工资等,如果实际花费比预期要少,那么这一块就可以盈利。
比方说保险公司今年预计成本是 1000 万,因保险公司人员架构优化减员增效,年底实际只花费 800 万,这差额的 200 万也就成了收入来源之一。
3、利差:
保险公司用我们的钱去投资,如果收益比较好,就会产生“利差”,即预定利率和实际投资利率之间的差异。
如果 实际投资利率低于预定利率,很可能会带来惨重的损失。
1996 年就曾经出现过,保单预定利率过高,而投资回报率太低,导致许多保险公司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据说有的公司亏空了近 800 亿。
一般来说,预定利率越高,对消费者来说,保费就越便宜;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投资收益,才能盈利。 目前各大公司的产品保障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市场的竞争,产品的价格也不断降低。
因此通过死差和费差赚取的收益越来越少,利差反而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来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长期险为例,保险公司每年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保费收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是获得收益的基础,假如 100 亿元的可投资保费,获利 1% 就是 1 个亿。这才是保险公司收入的大头。深蓝君还听过一些误解,说保险公司会通过恶意拒赔来获利,这种想法是非常初级的。 保险公司都很在意自身的品牌声誉,每天都发生很多理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要营业理赔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关于理赔,深蓝君已经写过很多文章,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 《想了解保险理赔?这是我咨询律师、保险专家后的攻略指南》这篇文章。
《保险法》第 106 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一) 银行存款; (二) 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 投资不动产;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那么保险公司的具体投资情况如何呢?我们分别从宏观的行业平均数据和微观的某家公司数据来看:
1、行业平均投资收益
深蓝君整理了历年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情况,一起来看一下:
固定收益类:包括了银行存款、国家和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特点是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权益类:包括股票、基金、股权等投资方式,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
从整个保险行业来看,虽然有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但固定收益类这类安全稳健的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的投资占比不多,所以保险公司在股市上的亏损,也不会对我们的利益产生多少影响,毕竟那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另外有一些保险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大部分资金都会由资产管理公司打理,不过数量还是非常少,很多都是委托给别的资管公司来打理。
2、平安保险投资收益
如果跳出整个保险行业,单独看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会发现投资风格会有些许变化。 深蓝君在平安集团官网,找到了平安集团 2017 年财务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平安 2017 年的投资组合情况。
1、固定收益项目(红色部分)
固定收益项目偏向稳健,收益也会相对固定,占到了总体可投资金额的 68.5%,比例已经很高了。
2、权益类投资(绿色部分)
权益类投资项目,特点是投资收益波动大,可能获得高收益,也有可能会亏损严重,平安这类资产的占比不高,只有 23.7%,但是比前一年比例上提高了一些。
由于投资风格的不同,平安 2017 年可能更加看好风险大、收益高的权益类市场,所以做了更多布局。
3、投资资产合计(蓝色部分)
平安投资的总资产,高达 2.4 万亿,年报中显示总投资收益率为 6%,在如此大体量的资金下,收益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这里仅仅列举了平安一家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不过其它公司的资金运用也比较相似,只是投资偏好不同,比例上会有所差别。
虽然不同公司之间的投资比例和金额可能有所差距,但保险资金“稳”字当头的投资逻辑不会改变,利差也会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是由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我们经常听到业务员这样一些说法,“ 购买了我们的保险,就能享受到 500 强上市公司的红利,获得超额收益 ”,这是真的吗?
1、保险公司的利润,都会被分红吗?
银保监会规定对于分红保险,应至少将分红保险业务当年度可分配盈余的 70% 给与保单持有人,但请注意:可分配盈余≠保险公司利润。哪些可以分配,具体怎么分,完全都是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意愿,这些并不透明。
作为保险公司的股东,首先拿走大部分利润,还要扣除公司的运营成本,比如工资、税收以及其他的一些费用,剩下的才有可能成为可分配的部分。分红险的合同也明确写明,保单的红利是不保证的。
按照普通人的思维,保险公司赚钱了就会给我们分红,但是事实上,即便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我买的这份保险也可能一毛钱都不分到。
2、购买理财险,不能只看演示收益:
大多数人被计划演示书上那漂亮的收益数字所吸引,然而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只是听到分红,就觉得肯定能赚钱,匆匆购买后,才发现实际分红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2010 年广州的陈先生购买了一份年交 1 万,连交 5 年的分红年金险,但 5 年后需要用钱时,才发现不能随用随取,而且分红非常少。 只能通过退保拿回现金价值,算下来还亏了 1500 多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深蓝君一直觉得买保险应该首先关注保障,如果本身资金不多,却想通过 保险理财,是不可取的。 深蓝君在 《不正确的理财方式,就是最快的破产方法》多次强调过这点。
保险作为家庭保障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非常重要。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也证明了这是一个蓬勃向上的行业。
不过国内很多消费者金融常识有限,对保险还有不少的误区,深蓝君本人也是因为看好这个行业,才会投入巨大的精力加入。我坚信,只要是对的事情就值得坚持,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用,也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学习保险的路上,有你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