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年轻人凑首付、中年人二次置业,还是为孩子考虑学区房,似乎我们每个人生阶段都和房子离不开。 算起来 深蓝君来深圳已经十三年了,这些年间我从青涩到结婚、买房、生子、创业、生二胎,早已不是年轻人。虽然我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但我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今天我准备通过一篇文章,把我知道的关于买房全部秘密都说给你听。 无论你在什么人生阶段,无论是否有房,这些思考应该都能给你一些启发。
2005 年我校招加入某集团,当时的月薪是 4500 元,那几个月的日子很爽,不过好景不长,随着集团子公司的调整,我的收入大幅下降,仅够自己在深圳温饱而已,这段经历我在 《如何度过人生最难的日子》中有提到。在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买房可能是一个机会,深圳房价罕见地回调了。 我遇到了每个想买房的年轻人都会有的烦恼, 首付从哪里来?当时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我还要分期付款,就更不要说买房了,因为没有首付,面对大好机会只能干瞪眼。
2010 年,我加入了腾讯,三年后靠着自己的的积蓄和公司贷款帮忙,终于在深圳买了唯一 一套 90 多平的三居室,那一年我 30 岁。 2013 年,我们小区周围的房价每平方也才 2 万而已,首付+税费大概需要 60 几万,短短 5 年后房价已经涨到每平方 5 万多了。我也了解过很多人凑首付的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父母资助:有的父母条件好,可以很轻松的帮子女解决首付的问题,不需要孩子为首付担心;
信用卡接龙:很多人把前些年把信用卡接龙用到了极致,可以凑够首付;
信用贷款:前些年消费贷、信用贷等很流行,很多都变相流入的房地产,这意味着很多人的首付也是贷款来的。虽然现在这些方式未必管用,但起码也提供了另外不同的思路。 要买房首先就要解决首付的问题,不同人都不同的办法,希望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无论是什么方式,如果在深圳房价起飞前能够顺利买到一套房,那么的确可以比后面的人轻松一些。
可能有很多 90 后会不爽,你看,他只是比我早来深圳几年而已,压力就比我小那么多,这个社会真不公平。
老实说,我一点都不这么认为,相反地,我认为这个社会很公平。
我有一位 70 后的朋友,比我早来深圳 6 年,工作上尽心卖力,由于二胎有换房的需求,当时在鸟不拉屎郊区买了一套别墅,现在才过了几年,别墅就值几千万了。
所以 90 后觉得 80 后占了时代的便宜,从我 80 后的视角,70 后也占了时代的便宜,70 后一定也觉得 60 后占了时代的便宜,毕竟改革开时 60 后正好 20 多岁嘛...这么比来比去是没有意义的, 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我的价值观。 分享一点我对商业的理解,其实中国有十几亿人, 只要这些人在,就有无数的机会,满足这些机会就能挣到钱,道理其实很简单。
无论是在新疆,还是在贵州六盘水跑马拉松,当地都有很多开着百万豪车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一定都有一小撮有钱的生意人,他们一定是看准了商机,满足了当地的一些需求,才获得了高额收入。所以没必要自怨自艾,多从自己找原因, 现在混不好,就算早出生 10 年,也未必能混的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谈资,某某人因为胆子大,几年间通过不断买卖几套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说起来无不充满着浓浓的羡慕和嫉妒。
这些例子似乎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印象,很多人通过炒房,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
在我不成熟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想法,不过现在我彻底想通了,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我们通常忽略了炒房的几个关键因素:
1、同样巨大的时间投入
在很多人玩游戏、刷美剧吃喝玩乐的时候,可能人家每天都在烈日中往返于各大楼盘,房子看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小区能升值,哪些楼盘是笋盘,可以比市场价低 15% 甚至更多,购买这些房子就能获得差额利润。
准确判断楼市走向和不断认真的实践,在这一点上就已经远超很多人了。
2、极致的资金运用
当我们忙着开心 shopping、买最新的 Iphone 和豪车时,也许人家正在克制自己的欲望,降低自己的支出,把所有的现金都放到买房上,把杠杆利用到极致,才能在房价飞涨时获得超额利润。
所有这世界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你看到的只是别人让你看到的,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一定是关于趋势的准确判断,以及大胆投入的结果,这一点在我创业这几年来感触颇深。
之前我提到过,我是吴晓波老师的忠实读者,从 2005 年开始看他写的很多书,他在研究改革开放发展史的时候发现,无论是台湾、韩国、日本等国家经验来看,城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货币泡沫,房价上涨。据说吴老师从 1996 年开始,每年要写一本书,每年要买一套房,并且真的就是这样严格执行的。我也一直提醒自己,知识真的就是生产力,有空就要多读书。 对于别人的造富神话,我是一点不羡慕的,人各有命,强求不来的。你羡慕别人的几千万的资产,可能肿瘤医院的患者羡慕你健康的身体。
我们总不能让所有的好事,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你说对不对?
1、我看好哪里的楼市?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哪里房子还有机会,深蓝君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观察,我觉得深圳是还有机会的,并且一直有机会,这点我有信心。
因为深圳土地实在太少了,最近几年土地供给都很少,导致华为等制造业都在外迁,都是土地少价格贵闹的。 另外深圳可能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不仅不限制户口,而且是大学毕业可以轻松落户深圳,并且政府还给一些奖励。
拿我们公司的例子来说,过去一年间至少有 4-5 个毕业生在断断续续的请假,都是在办理户口落户的事情。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来,就有人会扎根在深圳,他们会结婚生子买房,人口净流入,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活力,所以我认为深圳是有机会的。如果你有买房的资格,那么请珍惜自己的机会,深圳是个不错的城市,值得考虑。
2、二三线城市,要注意这一点:
可能有的粉丝还会问,我不是在深圳,在当地二三四线城市,应该如何买房呢? 抱歉,没有办法直接给你答案,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差异太大,我没法告诉你哪些地方一定会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些避免亏钱的方法。
如果你想在二三四线城市,以投资为目的买房,那么建议你慎重考虑那些面积大、物业好、绿化一流的高端房产,因为这些房子如果自住肯定可以,但是房价上涨的幅度,通常是不如刚需房的。 二三四线城市高端房的潜在买家少流动性差,如果想作为投资的话,个人还是建议谨慎考虑,否则最后出手的容易造成有价无市,而且抗跌风险也不如位置好的刚需房。
3、学区房要不要买?
关于是否购买学区房是见仁见智的,我只能说一下我的观点,如果为了购买学区房会影响我的生活质量,那我是不会购买的。 前段时间有一句话:最好的学区房就在自己家的书房。这句话我无比赞同,不是因为有了学区房孩子就自动爱看书了,想一次性完全解决一个问题,通常都是行不通的。
我也一直在跟我家老大说,我喜欢爱看书的孩子,希望你能安静下来多看看书,虽然现在他还是非常顽皮,但在独处时也会经常看看书。
据说金庸的父母从小给金庸的礼物就是书,家里到处是书,过节的礼物也是书,父亲母亲也带头看书。所以有没有学区房,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解决孩子成长的关键。
如果大家有多余的资金,完全可以承担学区房,也是可以考虑购买的,深蓝君给的建议就是多看看学校,因为学校会变迁发展,有的学校十年前是重点,现在已经不行了,不仅要看房,还要看学校。
这就是我关于学区房的认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从商品房改革到现在已经20年了,可能很多人会关心,楼市是否会一直涨下去,未来还有机会吗?
这里深蓝君想说的是,就算投资楼市还有利润,但利润空间都已经很小了,再想复制之前的投资神话,已经不可能。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所有人都知道的秘密,已经不是秘密了。
那么问题来了,下一个类似楼市的机会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如何提前布局呢? 深蓝君没办法给你答案,但是我可以给你两个建议:
1、不要和趋势对抗
我们都说人各有命,什么是命呢,我觉得可以简单理解为:趋势。
比如前几年买东南亚、澳大利亚的房子,一定远不如买一套北京的房子收益高,这并不是知识和意识形态造成的,而是过去很多年中国在城市化,国运在我们这里,趋势在我们这里。
雷军讲过这么一段话,“企业想要成功,就要顺势而为,一头猪在风口,台风大,它就能飞起来” 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是否在和趋势对抗,另外也要辨别哪些是真趋势,哪些是割韭菜的。
2、做高杠杆
当我们经过深思熟虑选好了方向,并且经过一些实践证明趋势是对的,那么就需要我们以小博大做高杠杆。
怎么理解呢?如果 5 年前你 100% 坚信所在的城市会上涨,那么就要通过一定的投入做高杠杆,在几年后获得超额收益。
再比如,马云早在 2000 年初就坚信电子商务是未来的趋势,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的身家和精力,来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才能成为了中国首富。通过深蓝君这么多年的观察,那些卓有建树的商界经营无不是在这两个点上做到极致的。 深蓝君不是想鼓励大家无畏的冒险,而是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你需要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出手要准,而不要人云亦云。
记得去年罗辑思维跨年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嘉宾提到,中国很多行业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
90 后和 00 后们正在成长,微信的崛起改变了阅读习惯,支付的便利改变了消费习惯,在这些大趋势之间,藏匿着无数的机会。
这是时代赋予给我们的机会,也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机会,在开始努力前,请记住一点:并没有天生的好运。
你准备好了吗?深蓝君写于暴雨连连的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