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意外险遭遇市场的拷问

“保单我买了,为什么就感受不到保险公司的服务?”买过航空意外险保单的朋友们可能发生过这样的疑问,因为当人们由于一些原因不得不退掉机票或者转签机票的时候,和机票同时购买的20元航空意外险保单退掉时手续却异常繁琐,而这20元保单根本不能和机票同时转签。
对于大部分飞机乘客来说,20块钱也许并不值得追究,曾经有过的疑问也很可能转瞬即逝,但是换个角度看,提供航空意外险的保险公司就值得说说了。近日,经济学家茅于轼又为保险公司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民航意外险的利润率高达700%,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一方面民航意外险是个暴利行业,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又不提供必要的服务,这回业内人士不得不将民航意外险摆到桌面上来了,结果人们发现,在20元民航意外险背面,是一个落后的保险方式。民航意外保险暴利?3月26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精算处商敬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首先向记者解释:民航意外保险并非暴利。他说。民航意外保险是一种特殊的意外险。它的利润确实是比其他的意外险高一些,但并不是暴利。他同样向记者算了一笔账,20元的民航意外险保单中包括:30%的保单费、公司管理费、代理人手续费、机场摊位费,20%的法定再保险费用,6.5%的营业税,1%的保障基金,5%的巨灾再保险及溢额再保险以及30%的各种准备金。累计起来,这些费用占总比例达92.5%,也就是说,民航意外险的利润不应该超过10%,另外,20元也并非实际利润。和生产性产品不同,民航意外险的盈利不是现实盈利,虽然航空事故的概率小,但发生一次,其赔付额是巨大的,比如“9.11”事件就使不少保险公司倒闭。“当然,意外险一般是盈利的,因为核保成本低,道德风险及逆选择也小。但是我实在看不出我国的民航意外险是暴利的。”商敬国说。20元保费不是问题关键20元保费如果不是暴利的,那么20元保费是如何制定的呢?旧事重提,20元保费有其历史的原因。1989年,由于中国民航承运人责任保障金额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全国人大法制局、民航总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协商决定用商业保险来弥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航意外保p氢保额为3,6,9,11万元,费率万分之一,后经几次变革,保额做了提高,为10,20,40万元,保费不变。
1996年,人行、财政部、民航总局又联合发文对手续费、保费、保额做了规定,即现在的保费20元,保额20万元。然而,20元保费的来源并不能解释保险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保险公司只收保费没有服务呢?究其原因.“共保方式”是根源。共保方式是由各家保险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一份保险的方式。民航意外保险推出后,除总部设在上海的保险公司外,有六家保险公司协议‘共保’,也就是说由六家保险公司共吃一。您蛋糕”,当然,共保也有“大头”、寸小头”之分:市场分额大的保险公司保费多,赔付也多,市场分额小的保费少,赔付也少。
共保方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应该说它对制止各保险公司相互攀比提高手续费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过高的手续费将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但仔细想来,共保方式无疑于行业垄断,它进一步的恶果是,扼杀竞争,保险公司在一纸协议下相互推诱,没有公司愿意出面提供必要的服务,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意外险出路:市场化取代共保方式共保方式显然是落后的,但是由于市场主体。即民航意外险的购买方对20元的价格缺乏敏感性,使其延续至今,且并无立即废止之意事实上,保险监管部门早已意识到了共保方式的弊端。早在1998年,人民银行就曾发出通知.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已经实行共保方式的可以继续实行,但未实行的不得再实行。
最近,保监会又放开了几种短期意外险的保费。而上海市场化的方式为其他地方的民航意外险提供了很好的出口。在上海各家保险公司同样遵循已定的20元保费的规定,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竞争环境。保险公司纷纷在机场设立展台,根据上海保险行业协会的规定,服务好的公司可以选择好的展示位置,好的展示位置意味着吸引更多的注目,继而卖出更多的保单。服务不好的公司自动被降到位置差的地方,收益自然就会减少。在这样的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下,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赢”的局面形成了。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