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外贸易也在日益增多,面对着庞大的
海外保险市场,我国个大笨熊公司始终还在保持着谨慎的投资态度,未来的海外保险市场投资空间巨大。
觊觎海外市场险企谨慎出手
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海外投资起步以来,保险资金对海外投资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保监会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
保险公司在海外投资方面的配置不足,比例仅为0.8%,而目前政策规定的上限是15%,未来保险海外投资的空间巨大。
由于人民币具有长期升值潜力,有利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但也必须看到,如何战胜当地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才是真正的挑战。险企对于海外市场相对比较陌生,投资能力有限,是险企谨慎面对海外市场的重要原因。
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境外投资意味着国际化进程加速。近年来,不少险企对海外市场显示出了足够的热情。今年7月,平安集团以2.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3.77亿元)购得伦敦劳合社大楼,被业内人士预测为
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巨大浪潮的开始。据了解,中国保监会去年10月放宽相关规定,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海外后,中国的保险公司一直在积极探寻海外收购的机会。
中国人寿(601628)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明生曾公开表示,2009年以来美股涨幅比A股强9倍,保险业要想做好急需海外投资。
从海外市场来看,随着资本项下管制的逐步放松,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股票、资产证券化产品及衍生产品,使境外以人民币为计价的投资品种逐步丰富,参与主体不断增加,这将极大的拓宽我国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渠道,从而优化资产配置选择。
掘金海外地产还需把握时机
去年7月和10月,保监会先后出台新规,允许保险公司最多可将总资产的15%用于非自用性不动产的投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的市场。根据规定,各公司必须投入有稳定收入且成熟的零售业和办公地产,并且要位于25个发达市场的大城市的中心地段。规定还列举了20个保险公司可以投资的新兴经济体。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主管陈仲伟认为,尽管险企作为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房地产的历史相对较短,但鉴于当前全球及国内经济环境、机构资金的成本、周期及风险偏好等因素,预计中国的保险机构未来将积极进军房地产直接投资,并着眼于回报稳定的核心投资物业,如国际门户城市的优质写字楼等。中国机构投资者或将成为中国资金进军海外房地产投资市场的生力军。
据了解,在2012年获准进行海外及房地产直接投资之前,中国保险机构通过购置自用兼出租、自建自用、项目参股、合组公司及直接购置等形式在国内房地产直接投资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保险资金,尤其是
寿险资金,具有资金量大、成本低、偿付周期长的特点,与成熟市场的商业物业所具有的增值潜力大且能够获取持续稳定现金收益的特点不谋而合。据估算,未来或有约144亿美元的中国险资将投向海外房地产市场。
针对保险资金投资海外房地产可能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专家指出,保险业应当把握恰当的入市时机,避免盲目跟风。险企可以通过选取恰当的当地合作伙伴、雇佣有经验的本地员工、借助网络全面的房地产专业咨询机构等方式,深入掌握海外房地产市场知识,缩短学习曲线。此外,保险企业应充分整合集团资源,利用集团内资产投资团队在国内积累的房地产投资经验,搭建合适的投资结构,选取最佳投资管理方式,充分做好风险管理,评估直接及间接投资房地产的优势及劣势,从而构建最佳的投资组合。
寻求长期回报分散投资风险
专家指出,海外投资所追求的应该是长期相对优质的回报,过分追求单一年份的回报,往往会使整体回报背离预先设定的长期投资目标。因此,中国的保险公司要登陆海外,也需要多方考虑。因为新的市场意味着从零开始,需要更多地学习,通过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实现长期的投资回报。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保险公司在海外投资的初期更需要提高资产配置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学习和了解先进的资产配置理念和方法,为以后的投资积累经验。
专家建议,险企可以以人民币离岸投资工具为先导,逐步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当中去,为未来多市场、多品种、多币种的资产配置和全球化投资积累经验,锻炼、培养和储备人才。
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可以化解投资风险、缓解配置压力。从
英国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境外投资的品种丰富,占比一直在20%以上,2011年占比达36%。保险业走出国门,可以在全球寻找最优质的投资资产,以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化解投资风险、缓解配置压力。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走出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险资也将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据了解,日本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一直使用对冲工具,在买入美国国债的同时一般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卖出美元),以防止汇率波动的风险。
面对着庞大的海外投资市场,我国保险公司应该加大海外市场的投资配置比例,逐步的参与到国际金融中去,积极的培养人才和积累全球化投资经验,以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