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介绍

(1)保费增长率=(本年保费收入一上年保费收入)÷上年保费收入X100%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一10%一60%。若经营期不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则指标值为999%。 (2)自留保费增长率二(本年自留保费一上年自留保费)÷上年自留保费X100%。 其中,自留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一分出保费,各项目的口径与会计报表中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一10%一60%。若本年度为开业年度,或上年自留保费为零,负数或者上年经营期不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则指标值为999%。 (3)毛保费规模率=(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认可资产一认可负债)X100%。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不大于900%。若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之差为零或负数,则指标值为999%。 (4)实际偿付能力额度变化率=(本年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一上年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上年实际偿付能力额度X100%。 其中实际偿付能力额度=认可资产一认可负债,公式中的认可资产应扣除年度内增资、接受捐赠等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金额。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一10%一30%。若本年度或上年度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为零或负数,则指标值为999%。 (5)两年综合成本率二两年费用率十两年赔付率。 其中,两年费用率=(本年和上年的营业费用(减摊回分保费用)之和十本年和上年的手续费(含佣金)支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分保费用支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和+本年和上年的提取保险保障基金之和)÷本年和上年的自留保费之和X100%。 两年赔付率=(本年和上年的赔款支出(减摊回赔款支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之和一本年和上年的追偿款收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自留保费之和一本年和上年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差之和一本年和上年的长期财产险责任准备金提转差之和)X100%。 经营期不足两年的新公司,以已有的经营期为限训?算本指标。 以上公式中,未来赔款准备金提转差,长期财产险责任准备金提转差按照认可负债表中对相应准备金提取规定的口径计算,其他项目的口径与会计报表中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小于103%。 (6)资金运用收益率=资金运用净收益÷本年现金和投资资产平均余额X100%。 资金运用净收益=投资收益+利息收益+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冲减短期投资成本的分红收入一利息支出一卖出回购证券支出一投资减值准备。其中,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取自利润表;买人返售证券收入是指公司从事买入返售证券业务,融出资金而得到的利息收入;卖出回购证券支出是指公司从事卖出回购证券业务,融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投资减值准备是根据《认可资产表编报说明》的要求提取,同时未在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项目中反映的那部分投资减值准备。 本年现金和投资资产平均余额=(上年末现金和投资资产+本年末现金和投资资产)÷2,相应数据取自认可资产表的“现金和投资资产小计”项目的“账面价值”。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不小于3%。 (7)速动比率=速动资产÷认可负债X100%。 其中速动资产指认可资产表中的“现金和投资资产小计”项的净认可价值,认可负债指认可负债表中的“认可负债合计”的金额。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大于95%,若速动资产为零或负数,则指标值为99.9%。 (8)融资风险率=卖出回购证券÷(实收资本+公积金)X100%。 其中卖出回购证券为认可负债表中的“卖出回购证券”,实收资本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营运资金)”,公积金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两项之和。 (9)应收保费率=应收保费÷保费收入X100%。 本指标的应收保费指认可资产表中“应收保费”的账面价值中账龄不长于1年的那部分应收保费价值。 本指标的正常范围为不大于80%。 (10)认可资产负债率=认可负债÷认可资产X100%。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为小于90%。 (11)资产认可率=资产认可价值÷资产账面价值X100%。 其中资产认可价值和资产账面价值分别等于认可资产表中“资产合计”项的“本年净认可价值”和“本年账面价值”。 本指标值的正常范围不小于85%。 我们前面所讨论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如业务增长率、赔付率、投资收益率、费用水平及再保险安排等,在上述监管指标中均得到了反映。以上11项具体监管指标,不但每一项都有严格的计算方法界定,而且对每项指标值的正常范围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上述11项指标的监管,能使保险监管机关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各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实际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防范与化解经营风险。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