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个人风险的融资技术?

在选择个人风险的融资技术时,我们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考虑个人或家庭能够自留或承受的损失幅度;比较损失幅度和风险管理成本;考虑损失频率的影响。
(1)考虑个人或家庭能够自留或承受的损失幅度。面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个人/家庭首先必须明确自己能够承受的损失金额,即确定损失自留额。对于损失幅度,通常需要明确最大可能损失和最大可信损失两个概念。最大可能损失(MaximumPossibleLoss)是估计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金额;最大可信损失(MaximumProbableLoss)则是估计在通常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金额,如考虑了消防设施等其他因素后的火灾损失;最大可信损失通常小于最大可能损失。比如,某个人住宅当前市场价值为50万元,发生火灾的最大可能损失就是50万元,考虑到由于消防设施、消防队的便利性,火灾通常不会使住宅遭受全损,最大可能损失减去预期的残值即为最大可信损失,从而小于50万元。
在实际中,由于估计最大可信损失比较困难,使用最大可能损失相对就比较容易,也比较常见。当给定风险的最大可能损失超过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时,就必须考虑保险等风险自留以外的风险管理技术。
(2)比较损失幅度和风险管理成本。在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时,必须将可能的损失幅度与风险控制或风险融资的成本进行比较。当可能的损失幅度小于可供选择的风险控制或风险融资技术的成本时,采用风险管理技术就不是个人或家庭的明智选择;反之,当风险管理成本远小于损失幅度时,个人或家庭应该认真考虑如何采取风险管理技术。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获取一些不必要的保险保障。比如,一个20岁的人购买人寿保险的费率通常很低,但如果他在经济上没有从家庭中独立出来,没有受抚养人,且没有个人负债,他就没有购买人寿保险的财务需求,即使这种保险很便宜,也没有必要投保。当然,一个20岁的人也可以购买人寿保险,以确保今后有资格购买人寿保险,也可以通过保单现金价值实现储蓄功能。
(3)考虑损失频率的影响。个人或家庭考虑损失幅度后,还需要考虑损失发生的频率。如果一次损失金额并不大,但在一定期限(如一年)内类似损失会多次发生,也可能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金额。比如,某人考虑到自己的储蓄余额或闲散资金,决定自留可能损失不超过500元的风险。但是,如果该风险在一年内可能发生6—8次损失,即可能发生3000—4000元损失,从而可能超出个人或家庭的财务承受能力,因此,损失频率可能改变风险自留的决策,转而采取某些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来降低或规避风险。
总之,如何选择风险处理技术是风险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它可能影响个人和家庭实际承担的风险状况、财务状况及稳定性,对实现个人和家庭财务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