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为您解读农业保险

说到农业保险,它虽然没有寿险、车险那么广泛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保险,特别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农民朋友们。近几年,农险的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201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已经开办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央和省地各级财政给予保险费补贴,保险公司也很踊跃。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240.6亿元,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农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产业,时刻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农民又无法独立承受这种风险,所以农民十分期待拥有一把“保护伞”。农业保险的出现与发展恰恰满足了农民的需要。面临自然灾害时,农业保险可以使灾害损失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从而使农业再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但是目前的农业保险也还不尽人意,主要农作物的保险覆盖率还只有60%左右,不少地方举足轻重的支柱性农作物和大多数畜禽的保险都还没有纳入政策性补贴的范围,还有不少农户不愿意投保。那么,为了能把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更好地解读介绍给大家,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朱俊峰老师,那现在朱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欢迎朱老师!
专家:李庆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李庆:朱老师,非常高兴您能来做客我们的节目。我们想知道,其他保险种类都没有补贴,而农业保险补贴的比例这么高,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这是因为农业保险属于财产保险的范畴,但又有区别于其他财产保险的显著特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于新一轮的试验阶段,深入研究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对于加快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农业保险区别于其他保险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以下四点:第一是可保性差。可保风险的条件是:大量的独立的同质风险;损失是意外的、偶然的;不可控的;风险损失必须是可以测量的、确定的;发生巨灾损失的概率非常小。而农业风险与可保条件多有不符。首先,
农业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农业风险大多来源于人类难以驾驭的大自然,如洪灾、旱灾、雹灾、虫灾等,在灾害事故及灾害损失中常常表现为高度的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如:农业灾害区域性大,可能一个区域或相邻区域同时受灾。其次,由于农业灾害的覆盖面广、影响面大,农业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精确度量。再次,农业风险发生巨灾损失的概率相对较大。我国几乎每年必发的洪水灾害都造成高达几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于保险基金来说都属于巨灾损失。第二是风险单位大。风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范围。对于普通财产保险,一个保险单位通常就是一个风险单位,只要承保标的充分多,就能在空间上有效分散风险。在农业保险中,一个风险单位往往包含成千上万个保险单位,风险单位巨大。一旦灾害发生,同一风险单位下的保险单位同时受损,使农业风险难以在空间上有效分散,保险赖以存在的风险分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第三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也是农业风险所特有的。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强度各异,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首先是风险种类分布的区域性,即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灾害种类,如我国南方地区水灾较为频繁,北方地区则旱灾较为严重,而台风主要侵害沿海地区等等;其次是同一生产对象的灾害种类和受损程度的地区差异性,即由于地理、气候、品种不同,同一生产对象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类型的灾害,而且对同一灾害的抵抗能力不同,如同样是水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就有着不同的自然灾害。而且即使是遭受同样灾害,南方、北方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御能力也不同。农业风险的区域性使得农业保险经营必须进行风险区划与费率分区,这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成本高的工作,大大增加了农业保险经营的难度和成本。第四是更为严重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保险业务中普遍存在逆选择与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的标的大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其生长、饲养都离不开人的行为作用,农民购买了保险之后,难免通过其行为增加预期索赔;又由于农村广阔,业务分散,交通不便,管理难度大,有效监管成本高。因此,农业保险业务中存在更为严重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李庆:好的,通过刚才朱教授的介绍,现在我们对农险有了一个概念上的认识。那我们先说到这儿,稍后我们再继续解读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欢迎您继续收听。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