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保险思想萌芽及近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形成
中国具有漫长的农业经济发展历程和深厚的农业传统,农业保险发展的思想萌芽也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古代农业保险思想的萌芽,但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农业保险制度,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我国古代农业保险思想的萌芽:西周时期~19世纪中期在中国,早期的农业保险思想根源于封建社会时期的小农生产方式。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仓储制度”这种传统的风险处置机制,在后来历代,这一制度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下,中国古代社会分化为由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构成的二元结构。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在极其严酷的
制度环境中,艰难地进行扩大经营规模的努力。但多子继承、诸子均分的“分家析产”传统,使农民的小规模经营进入了恶性循环。为了保障小农生产方式的延续以维系政权稳定,封建政府很早就建立了国家农贷制度,历朝历代的国家“赈贷”不断。“天下无常丰之年”,人们“不可不备”,由此产生了作为早期中国农业保险思想的萌芽的“荒政”思想和仓储制度。
这些史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对风险的认识和应付风险的制度和手段,体现了纯朴的农业保险思想萌芽。回顾历史来看,我国古代的风险保障思想和制度存在一个明显的分野,即官方和民间的思想及制度。一方面,官方的风险保险主要表现在历代政府的荒政思想与仓储制度。其中,仓储制度作为一种救济后备制度,从组织形式看是相当严密、完备的,但无论是官府的常平仓,还是民间的义仓,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形式,其保障范围都是狭窄的,都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与近现代保险制度不能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小农生产方式也决定了农民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弱,在官方支持不力的情况下,民间的风险保障主要表现在“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自助思想与民间自发兴起的一些互助组织和一些互助的风俗制度。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农业社会积淀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风险保障思想,时至今日依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