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短期债市可以这么玩

有信号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是渐行渐近了。但考虑到道德风险问题,存款保险制度不一定真的能够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制度设计上,需要通过合理的投保机构范围确定、设定适当的保险限额、合理融资来源设计和存款保险定价消除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可能利用现有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完成,由于国际上的存款保险机构都会用准备金配置高等级债券,短期是有利于债券市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
一、为什么存款保险制度离我们渐行渐近?原因1: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近年来,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敞口快速增加,不良贷款风险累积。部分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经济下行周期发生挤兑事件的概率较高。存款保险制度能够防止单个银行危机通过“羊群行为”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原因2:中国居民部门的高储蓄率,且5万元以下的小额存款账户占全部存款账户的绝大多数,需要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原因3: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弊端众多。首先,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驱使国有银行肆意从事高风险业务,加大道德风险,而一旦形成银行危机,最终还是由国家财政买单。其次,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让银行是否“国有”成为储户存款配置的唯一指标,弱化市场竞争,不利于中小银行发展。最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损害货币政策独立性。当央行选择再贷款为危机银行注资,会造成基础货币增加,在经济过热和银行过度风险时反而加剧流动性过剩。
二、存款保险制度真的能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吗?一方面,存款保险能给储户信心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在防止银行挤兑和金融风险蔓延上作用显著。首先,存款保险不是单纯的“付款箱”,而是一种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增强储户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夯实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其次,银行机构一旦发生倒闭,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清偿机制可以增强储户资产的安全性,防止部分银行危机肆意蔓延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转变,将隐性存款保险的财政负责的稳定成本转化为商业银行自身负责,纠正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加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反而有可能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在显性存款保险体制下,由于储户存款保险受到保护,储户不必根据银行资质来选择存款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保证了其存款的安全性,存款利率高低就成为储户选择银行的唯一标准。逆向选择表现在经营更冒险的银行自然愿意提供更高利率,能够吸收更多的存款,而稳健经营的银行反而会被市场淘汰。道德风险表现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银行几乎不会受到储户的监督,因而将大量信贷资产配置于高风险投资之中,以获取高额的回报。一旦经济出现较大波动,这些高风险行业容易演变为大量的不良贷款,进而导致金融体系陷入到危机之中。从国际经验看,存款保险制度在防范银行危机上也并无显著地影响。可见,存款保险制度不一定能够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虽然存款保险制度具有许多好处,但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完善的银行治理结构、审慎的银行监管、普遍的存款保险理念、配套的宏观政策、有效的监管协调等。尽管如此,银行危机频发和政治家的青睐仍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加速建立,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三、如何设计存款保险制度?正如前文所述,虽然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存款保险制度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不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却会放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反而增加了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在设计存款保险制度时,如何通过确定投保机构范围、设定适当的保险限额、合理融资设计和存款保险定价以消除道德风险至关重要。①投保金融机构范围是全覆盖还是部分覆盖?目前关于四大国有银行是否应该纳入存款保险制度尚存争议。过去受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的银行毫无参与存款保险的动力,因为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意味着出资补贴其他高风险银行的亏损。我们认为本土内所有的存款机构都应加入全国统一的存款保险体系,存款保险应自上而下强制性推动。建立存款保险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储户的利益,而没有四大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很难切实保障储户的利益。一方面,四大国有银行存款占据整个银行体系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没有四大行的参与很难筹集到充足的存款保险基金,无法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处理银行危机的能力。不考虑四大行的参与,有学者认为应该将特定金融机构纳入存款保险体系,比如仅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公司。但专门针对其他银行建立存款保险会向市场发出不利的信号,储户会认为该类银行经营风险较大才选择被存款保险庇护。如果所有的银行都被强制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经营稳健的银行就有动力去监督经营激进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也能筹集到充足的基金,提高公众对存款保险的信心。②储户存款账户是全额保险还是限额保险?所谓限额保险,即是确定存款赔付的上限。现阶段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都是限额保险,预计中国也不会例外。全额保险或过高的限额保险增加了经营稳健的银行赔付负担,但补贴了经营激进的银行,引发逆向选择。此外,全额保险或过高的限额保险也弱化了储户和金融机构风险自担的市场化约束,易引发道德风险。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