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入户从拼积分改为拼社保

春节假期一转眼已经结束,各行各业即将启动“开工”模式。南方人才市场就早早开工,搭建现场招聘会和网络、微信等多个平台,为招聘求职人群广开门路。从2月27日(正月初九)到3月22日,现场招聘会天天开放,到3月底共将召开121场专题招聘会,涉及营销、技术、管理等多个行业类别,预计将有1.5万家次企业入场招聘,提供35万个左右职位。
按照往年惯例,春节过后广东各大小老板都会为招工难感到头疼。招工难现象,在成因上早有诸多解释。一方面,有研究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跨过人口“刘易斯拐点”,适龄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一向是“用人大户”的珠三角区域,自然 “春江水暖鸭先知”。另一方面,近年来内地发展速度加快,“孔雀东南飞”效应有所削弱。
去年2月广东省人社厅的统计显示,去年春节后全省企业一度出现用工缺口放大,最高峰期间一度达到80万~100万人。在珠三角城市普遍遭遇“招工难”的大环境下,广州要突出人才吸引力,更要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首先,广州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是广州最重要的城市软实力之一。其次,广州以经济体量大,第三产业比重高、服务业发达的产业特点,带来了强大的就业安置能力和旺盛的人才需求。再次,作为省会城市,广州舒适便利的城市生活、宽广开阔的事业空间,对外地人才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广州不断优化积分入户政策。
要将这些客观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引才留才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认清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切忌将“招工难”问题一概而论:一是工资低、劳动环境不佳、技术含量低的岗位,没人愿意去;二是一些专业技能岗位,如厨师、公交司机等,培养速度跟不上流失速度。去年有统计表明广州注册护士缺口就达3万人;三是一些待遇高、要求也高的新兴行业,不缺应聘者,却愁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比如广州电商人才缺口达23万……找准不同行业“招工难”成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具体落实到行动上,首先应加强对劳动权益、薪酬待遇的保障,尤其是对广大制造业企业和小微企业而言,应严格执行《劳动法》,提升工作环境,确保休假、加班费等基本权利。除了打击欠薪行为外,还可探索建立工资共决机制。
其次,应加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满足新兴行业和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养老行业为例,广州308名护理员率先体验手机学护理考证照,广州中医药大学也开办了华南首个养老护理员本科班。而面对日益紧缺的“公交司机荒”,也可向外地借鉴,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由政府提供A牌考证费和实习费等资助。
再次,还要加快外来工市民化的脚步,给外来人员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条件。比如去年广州实施的新版积分入户政策,从拼积分改为拼社保,为长期在广州市有稳定工作,但学历、技能资格证尚未达到人才引进等迁入条件人员入户打开了通道。首次实施配偶、未成年子女同时随迁,也不必再花时间等候。而在教育方面,番禺区实施“积分入学”5年来已为外来工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费学位累计17000多个……外来工子女在广州上学补贴“钱随号走”已提上议事日程,未来还要尽快啃下社保跨省转移等一批“硬骨头”。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正如这句电影台词一样,广州曾经的发展离不开外来人才的贡献,未来的建设更需要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找准广州的比较优势,研究各行业情况对症下药,“招工难”这个老大难问题,未来终有不再难的那一天。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