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为外来人员安居上“保险”

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苏州城乡务工,消防安全问题随之凸显。春节过后,我市以出租房火灾为主的居民住宅火灾处于多发态势。3月上旬,苏州共发生租住房屋火灾5起,较上月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消防部门表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整体消防安全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外来人员消防意识淡薄
3月4日上午9点多,位于园区胜浦吴浦路上一家小餐厅的厨师刚起了一个油锅,厨房间就“呼啦”一下冒起火来,火迅速蔓延,一下就把厨房的顶棚给烧着了。餐厅老板连忙拨打119报警,“吴浦路着火了!”说完便挂断了电话。由于发音不标准,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都以为火灾地点是在虎阜路上,于是,虎阜路附近的消防中队很快出动,但在路上兜了几圈,都没找到起火点。在多次向报警人询问后,餐厅老板才意识到自己普通话不标准,使消防官兵将“吴浦路”误解成了“虎阜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火灾突然来临,究竟该怎么报警?采访中,也折射出务工人员消防意识的淡薄。春节过后,消防部门到火车站地区对到苏务工人员的消防意识进行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火警电话知道吗?”“知道,119。”“知道煤气泄漏时不能打电话吗?”“不知道。”……19岁的安徽小姑娘小谭今年第一次来苏打工,面对消防人员的提问,她惊得涨红了脸。在消防人员询问的30名务工人员中,像小谭这样的情况占到50%,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除了熟记“发生火灾要拨打119求救”之外,其他诸如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器材使用技能以及逃生疏散方式等皆处于空白状态。另外30%则掌握了较好的消防知识,他们大多有工作经验,受过单位和社区的消防安全培训。
租住环境有待改善
据统计,2012年,苏州市共发生居民住宅火灾112起,占总数的20.6%,共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且主要发生在居民住宅中的出租房、老新村以及住人作坊或商铺内。追溯他们的死亡原因,除了逃生能力差外,居住环境潜伏大量火灾隐患是根本因素。近年来,苏州市政府着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改善生存环境,打工楼、廉租房等一批房子拔地而起,解决了大部分民工住宿问题。不可回避的是,由于外来人员基数较大,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务工人员居住在消防安全环境较差的场所中。
一部分民工选择了城市边缘和郊区的民房,便宜的租金以及周边相对低廉的物价,使得很多务工人员愿意在这样的地方“落脚”。在庞大的市场和利益刺激下,用木板将一间房子格成很多个单间的行为便纷纷冒头,很多房子因此成为天然的“柴火堆”。除城郊的民房,城市的公寓也因为近几年房价的节节攀高成为新一轮“群租”阵地,常常近百平方的公寓挤满密密麻麻二三十个人。笔者在苏州市高新区木渎镇一村民家看中,一幢普通的农村民宅,共三层,被分割成12个单间出租,租住人员达到26人,高峰时达到30余人。
消防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这些房子内部租客出入频繁,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像电线私拉乱接、厨房用火混乱、安全通道阻塞等消防隐患情况普遍存在。一旦造成火灾,极易造成重大火灾事故。
除了“群租”,在“三合一”建筑中安顿下来,是部分务工人员的选择。“三合一”建筑因为集“生产、销售、住宿”于一体,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易发生火灾且导致群死群伤。在高昂的租住房费的重压下,还是有大量的务工人员铤而走险。
务必关注务工人员消防安全
外来务工人员是建设苏州的重要生力军,提升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居住环境的消防安全,是苏州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他们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部门建议:
发挥消防部门的专业培训力量。大量务工人员零散居住,但是他们都有具体工作单位。在推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过程中,加大消防宣传三提示宣传力度,已被初步证明效果明显,务工人员消防能力因此提到有力提升。消防部门今年将扩大三提示消防宣传范围,要求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小酒吧、小餐馆等“九小场所”开展三提示宣传。3月份以来,支队依托火情研判成果,加大消防宣传力度,以消防宣传车载体,抽调专门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城郊结合部等为重点,开展流动消防宣传活动。
发挥社区的宣传作用。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掌握辖内外来人员居住的真实情况。社区可联合辖内居委会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外来人员喜闻乐见的消防宣传,如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消防文艺汇演、挨家挨户发放消防知识传单、上门检查消防安全隐患等。
发挥志愿者的宣传作用。苏州的消防志愿者已颇具规模,在消防部门的协助下,消防志愿者可深入到“三合一”建筑聚集区、务工人员集中居住民房区“点对点”传播消防安全知识。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