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再保公司正在向保险综合风险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随着今年十月,我国此前唯一的本土再保险集团——中再集团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关于“再保险的新定位”、“再保与直保公司的新型合作关系”等话题持续升温。 对此,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再集团”)总裁张泓在11月27日的“21世纪保险年会”上表示,“再保险公司正从出借资本支持直保公司解决偿付能力的传统方式,向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 事实上,中再集团靓丽的上市成绩单背后,正是其以再保险为核心的综合业务布局,以及与直保公司共同发现、满足和培育市场的新需求,有效整合信息、数据、技术等资源的结果。 目前,中再集团的客户涵盖境内65家财险直保公司和70家人身险直保公司,客户覆盖率达93%,并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市场确立了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主再保险人”的地位。 围绕产品、技术、服务三方面进行创新 从再保公司角度,张泓把再保与直保公司的新型合作关系概括为:以直保公司为中心,从“常规分保”向“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业务重心转变,从简单的资本与承保能力提供者向保险综合风险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具体而言,即再保与直保公司共同围绕产品、技术、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合作创新,再保公司为直保公司提供综合性、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和增值服务,实现共享共赢。 对于再保与直保公司关系转变的原因,张泓表示,“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再保险市场加快融入全球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本土再保险与外资在华再保险公司、国际再保险经纪公司、各种离岸再保险机构共生共荣的竞争性生态。面对新的政策和行业发展环境,随着资本资源的快速积累、行业技术的日益进步、产业格局的逐步演进、风险形态的不断变化,直保公司的再保险需求在险种和结构上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再保险公司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今后将进一步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构建再保与直保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 同时,张泓坦言,“探索建立再保与直保公司的新型合作关系,在现实中存在一些共同的难题,比如基础数据不全、数据标准不统一、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保险产品创新经验欠缺、复合型创新人才缺乏等。解决这些难题,需要监管部门一如既往的支持,需要行业有更加开放的共享共赢的心态,需要保险公司有产业链经营和生态圈竞争的思维。” 车险、巨灾险、责任险等领域有望突破 再保与直保公司的新型合作关系会体现在哪些领域? 根据张泓的观察,即将全面实施的保险行业第二代偿付能力标准,会带来直保分保需求结构的新变化。“车险分保需求会明显下降,非车险分保需求会大幅度上升,直保公司期望与再保公司开展更为前置、深入和长期的合作,与以往只关注价格和承保能力相比,今后将更为关注再保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同时,张泓表示,在保险业新“国十条”出台后,为关乎经济社会转型所急需的保险新领域创造了历史性机遇。“这些保险新领域风险非常复杂,技术要求很高,但潜在需求巨大。如何化潜需为刚需,需要保险尤其是再保在技术和服务上发挥独特作用。” 比如巨灾保险,“急需建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体系,需要在灾害基础研究、大数据积累、模型分析、风险管理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再比如健康险和责任险,“目前,健康险盈利模式并不清晰,责任险市场需求则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风险复杂,客户需求多样,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风险定价、综合服务等方面没有切实解决客户的真正痛点。再保处于保险产业链的末端,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更加全面了解行业需求,与直保公司在业务上没有直接竞争关系,因此更加愿意服务行业发展。” 据张泓在“21世纪保险年会上”介绍,中再集团已经在上述方面有所发力。“近年来,中再集团解决了诸多国内保险风险管理核心技术领域的 "空白"问题,自主研究开发、引进、应用了业界领先的经济资本模型、风险偏好体系、承保定价模型等核心技术,发布了符合中国市场特征的第一组财产险风险曲线;牵头组建了中国农业再保险共同体,参与组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并担任观察员角色,在境外成功发行第一只以中国地震风险为保障对象的巨灾债券;成立财险行业数据分析中心,协助监管机构参与行业生命表、重疾发生率表编制、人身险残疾给付标准项目,为中国人身险市场量身定做寿险电子核保手册,协助超过20家直保公司开发了防癌保险产品等。” 张泓最后还提到,未来将继续加强与直保公司的合作创新,共同发现、满足、培育市场的新需求,有效整合信息、数据、技术资源,使直保、再保实现共享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