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险的黄金时代

" 近日,三家相互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相互保险实现了在中国的破冰,很可能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不过,在我看来,从更大的时代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是真正带来相互保险发展黄金期的关键。判断一项互联网技术是否对一个行业或组织形成影响,关键在于交易成本是否发展显著的下降,本文将遵循这个原则来展开讨论。 1.再论相互保险的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罗纳德·科斯(R.H.Coase)发表开创性论著《企业的性质》,创造性地利用交易成本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阐述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即通过不同组织形式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交易成本的有效下降。很多人说,相互保险的所有者即客户的特点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实际上,相互保险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发展,甚至一度出现非相互化的浪潮。我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信息搜集和交换成本并未消失,而是前置。很多人认为,相互保险由于客户与企业所有者的同一性,实际上有效降低了两者的搜集和交换信息成本,实际上,相互保险更多是把这种搜集和交换信息成本部分前置了,即在形成相互保险组织前,相对于传统公司,在寻找会员过程中,成本就发生了,也正是因为这种较高交易成本的前置,导致很多相互保险交易并不能够形成。 第二,机构管理和运营成本的再现。相比于传统的保险公司庞大科层结构在管理、运营过程中的固定成本、制度运行摩擦成本、监督成本等,相互保险因较为民主的会员制等管理方式,一直被认为是实现了交易成本的有效下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降低随着相互保险业务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结构的日益复杂,也会形成较为庞大的管理层,与商保的管理形态趋同。 第三,融资成本的巨大机会损失。相互保险的资已支付保费实际上来自公司所有者也是投保人的保费,资金的成本接近零;而股份制等传统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资本主要来自股东或者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形式,具有相当的融资成本。但是相互保险融资成本的消失同样造成扩张的限制,这也导致相互保险的会员无法分享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收益,造成明显的机会成本。 2.互联网语境中相互保险的发展 互联网与相互保险较为契合的社群基因推动他们的快速融合,将逐步推动着相互保险进入发展黄金期。 一是社群形成成本的降低及形成可能性的上升 互联网的“先知”克莱·舍基在其著作《未来是湿的》中提到,互联网最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使得社会群体的集结和组成的成本迅速下降。而这种交易成本的迅速下降对相互保险来说意义重大。很多由于此类交易成本而中止的交易能够得以运行,已存在相互保险社群的扩大变得容易。 另一方面,无论是互联网经济的平台经济、流量经济还是社群经济,其实均指向了一点,即通过何种方式去主动引导形成社群,也许是低价或者免费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也许是通过定位共同的爱好,也许是通过一些社会的热点等等,总之,互联网时代对于群体形成更为重视的特征,也为相互保险带来很大的机遇。 二是沟通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大幅度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给予消费者更大的权利,分享、民主是互联网的核心特征,这也很好的契合了相互保险的特性,使其的民主管理模式得以延续。通过各种先进的交流和交互工具,相互保险的每一个会员都能够更加容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通过网络的扩散效应,也更容易对决策形成影响。 三是扩张的超边际 相比于传统保险,相互保险最大的弱点就在于扩张受到了融资的限制,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限制正在逐渐的弱化,现时流行的众筹就有望解决这个问题。更让人充满联想的是相互保险形成群体的横向的扩张,即流量变现的说话,或者说平台经济生态圈的构建。 3.相互保险的未来 相互保险的未来将决定于两个技术的发展:分别是大数据和区块链。首先是大数据技术。与对传统保险的影响相同,我认为,大数据将主要带来的是每个会员会费的一个差异化的特征。对于不同风险,就应该承担仅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成本。 另外一个就是区块链技术,可以说,这个技术将很有可能成为继互联网技术后另一个与相互保险基因咬合较好的技术。区块链的实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相互保险民主决策、风险控制的问题,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