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保险1+1”在上海启动;志愿者可享受最高40万保额
"为了让志愿者获得足够的保障,上海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在26日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市正在积极完善志愿者保障机制,与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签订新的上海志愿者保险协议,在原有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和意外伤害住院津贴保险责任的基础上,增加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补偿保险责任。 在“12·5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志愿者保险1+1”项目将正式启动,潘敏介绍称,这是专门为上海的志愿者量身定制的,只要是上海市的注册志愿者都可以通过支付1元(人民币)钱购买相关保险产品的方式,获得1年最高4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障,最高2万元的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补偿及100天的意外住院定额补偿保障,“这是广大注册志愿者在享受原有的保险保障基础上享受的双倍保险保障”。 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是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的重要力量,世界多国不仅在政策方面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加拿大政府2011年颁布了《志愿者工作法》、韩国2006年颁布了《提倡志愿服务的基本法律》、德国2008年颁布了《德国青年志愿服务促进法》等。“相比之下,上海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志愿者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潘敏说。 当天发布会上公布了《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2015),报告中对上海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需求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报告显示,自2008年之后,上海注册志愿者的数量不断增长,2008年-2010年的这三年注册的人数占比达到31.3%,这与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及人们对志愿者的知晓率和认同度不断上升有关。 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志愿者(58.8%)和市民(55.4%)参与志愿服务的首要目的是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而兴趣爱好、服务时间和服务对象则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首要考虑的因素。 2015年上海志愿服务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制度化、常态化以及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一些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报告指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志愿者倦怠,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待加强。二是部分志愿者保障不足,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应不断完善。三是双向渠道不畅,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应更加社会化。四是公众了解不足,志愿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五是书面协议缺失,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六是资金、知晓率以及专业化不足,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需要加强。 "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