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层次
稳步扩大“保险 期货”试点
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层次
——农业“保险 期货”专题培训班27日于大连召开
为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层次,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范围,27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的“农业‘保险 期货’专题培训班”于大连召开。来自东三省农委和相关涉农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据记者了解,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同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强调,要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扩大“保险 期货”试点。本次培训意在让地市级农委、农户等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领会利用现代金融手段提高生产效率、规避市场风险的理念,理解推动“保险 期货”试点的背景和具体做法,以进一步做好“三农”服务。
据记者了解,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到了高投入、高成本和高风险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日益面临自然、市场和质量安全三大风险的考验,特别是农产品市场风险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变化。例如今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1521, -1.00, -0.07%)收储制度进行改革,东北地区的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农民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凸显。企业存在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巨大需求。大商所于2014年联合相关期货公司,借用保险理念,创新性地开展了三个场外期权服务“三农”试点项目。2015年,大商所进一步拓宽试点范围,开展了13个试点。成功探索出“保险 期货”模式,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被写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保险+期货”试点的推出,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为期货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目前,在农业“保险+期货”的实践方面,许多期货公司比如浙商期货、新湖期货等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大豆、玉米、鸡蛋等农产品价格的保险产品,试点效果较好,受到农户和农企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各参与方也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保险+期货”作为一项风险管理机制的创新,为涉农企业和保险机构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进行定价和管理风险提出了新的要求,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东北三省地方农委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是助推地方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保险 期货”试点的顺利开展发挥着关键作用。此次培训有利于各方能够进一步了解期货、懂得期货,增强市场意识,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帮助农民种好地、卖好粮,共同将试点做深做细、推广完善,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刁新育、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许强出席培训班并发表了讲话。来自中期协、大商所、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专家学者还向与会学员介绍了农产品企业和期货发展、美国农作物保险制度和经验以及中国“保险 期货”操作方法、创新模式等方面的内容。
部分参与培训班的学员认为,通过此次培训班,了解了“保险 期货”的基本运作模式和方法,认识到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参与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一步,将会积极参与农业的创新发展,积极宣传“保险 期货”的运作流程,更好的为中国“三农”服务。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