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生态环境优化与行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保险生态环境呈现优化的态势,但是,保险业内部仍然存在诸多不和谐、不规范的现象,保险业的生态环境仍不尽理想。只有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保险文化建设,才能解决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保险生态环境。
保险生态环境的概念源于自然生态,它是对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既包括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相互作用,又包括保险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近年来,保险生态环境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保险市场主体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式、服务水平、竞争行为都有了积极的变化,外部的政策、法制、舆论等环境也日趋优化。但是,保险业内部仍然存在诸多不和谐、不规范的现象,社会上也存在一些对保险业的负面印象,保险业的生态环境仍不尽理想。概括起来,主要呈现“四个并存”的特征:一是上级公司的经营导向偏差与基层机构的违规操作并存;二是市场主体的理性愿望与非理性行为并存;三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失信行为并存;四是保险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与社会保险意识不强并存。
保险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例如,诚信意识欠缺,导致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保险机构内部的种种失信行为;法制意识淡薄,是诸多违法违规、无序竞争行为的重要原因;而缺乏创新意识,也使竞争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粗放式上,难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法律和制度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保险文化建设,才能解决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保险生态环境。
从优化生态环境的要求出发,保险业应当提炼、形成包含诚信、责任、合规、和谐、服务、创新等要素的核心价值理念,依靠文化的力量,促进生态环境优化,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打造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内涵的保险诚信文化。诚信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基,理应成为保险从业人员、保险相关利益者首要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只有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讲诚信,才能避免销售误导、拖赔、惜赔等问题的发生;只有投保人、被保险人讲诚信,才能避免骗保、骗赔等道德风险的发生;只有保险机构和中介机构讲诚信,才能避免保险经营中的假数据、假费用、假赔案等弄虚作假问题的发生。打造诚信文化,形成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浓厚氛围,必将促使保险业内部、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顺畅,交易成本更低,资源得到有序开发,保险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净化。
第二,打造以“扶危济困”为核心内涵的保险责任文化。近年来,保险业形成了“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应当说,“扶危济困、服务社会”集中体现了行业有担当、负责任的精神。从生态的角度看,只有大力弘扬责任文化,保险业才能正确处理自身与社会、行业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现行业生态的动态均衡。就保险企业而言,责任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要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这既是对股东的责任,也是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发挥好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全社会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对客户的责任,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和维护好被保险人利益;四是对员工的责任,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成才立业平台和环境;五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回馈社会。
第三,打造以“令行禁止”为核心内涵的保险合规文化。保险生态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源于企业外部的法律法规未得到有效遵行,有的是因为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保险业务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面临诸多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企业管控难度很大。近年来,行业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很大程度上是管控失序、制度失效、行为失当造成的。无论多么严密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这就需要借助文化力量和道德约束,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因此,需要大力塑造“令行禁止”的合规文化,让依法行事、按制度办事成为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