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结构——中国保险业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业界和保险学界频频有人提到保险业的“反垄断”、“打破垄断”的问题,也有人论证打破垄断使成立两年多的中保集团被拆分大概与这种观点和呼声不无关系。最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整顿保险行业的意见中提出保险业是“垄断行业”,引起行业内外不小争论。与这种观点相反,也有人提出应建造我国保险的“航空母舰”。这些观点和论断涉及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保险业是否也需要垄断,垄断是否就否定竞争,应当反对什么垄断,如何引导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中的某些现象,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垄断是现代保险业发展的必然
垄断的经济实质是什么?
传统的观点认为,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及其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的一种经济关系。这种垄断是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和外部扩张两种途径而最终形成的少数企业其至一家企业占有市场较大份额的状态。垄断的目的就是获取垄断利润。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讨论中,往往只重视对垄断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从而对垄断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列宁在其《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根本经济特征,必然要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向。纵观现代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垄断的认识至少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垄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多面体,它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机制,或者说是市场机制的产物,垄断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特定目的通过构筑市场壁垒从而对目标市场所作的一种排他性控制状态”(戚聿东,1999)。垄断既源于竞争,同时也是一种竞争机制,而且垄断与竞争是交融互促和相互转化的,企业对垄断地位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就垄断主体而言,它可以是大企业及其联合形态,也可以是国家或政府(如我国烟酒专卖制度,西方国家的政府对某些公共事业的垄断经营),也可以是市场份额不大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可以以其产品的差别性而在其目标市场上对其顾客拥有某种程度的支配力。2000年春天某保险公司先在上海继而在北京推出的投资连接寿险新产品,在一个时期里以其产品的差别性就在目标市场上的形成了这种支配力。垄断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强调垄断的生产力方面和技术经济方面,认为垄断不仅是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的结果,是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结果,也是追求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完全是产品差别化的结果。
现实中的垄断是多种多样,各具形态的,我们考察垄断,可从内容上考察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垄断结构是相对于竞争性结构而言的,它是指同一目标市场上厂家数量比较少,企业规模特别大的主体状态。而垄断行为是与相对于竞争行为的市场行为,指出一目标市场上的厂家为获取垄断利润而对供给数量和价格水平的实际控制和支配活动(传统的对垄断的讨论实际上就是这个层面)。垄断按其性质分,还可分为经济集中型垄断和行政割据型垄断。经济集中型垄断一般是在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基础上形成的,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保险界风起云涌的购并和重组就是这种经济集中型垄断的产物。显然这种垄断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垄断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是我们应该支持的;而行政割据型垄断是政企合一的产物,具有超经济的强制性的排斥竞争等特点,例如某些地区的保险公司利用行政的力量或部门、行业的力量对某些险种实行强制性统保。显然,这种垄断是反市场的,只会造成“低效率综合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是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取缔的。可见,对垄断不能作简单的或线性维度的理解和分析,而要作全面的多维度的理解和分析。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