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保险公司的弊端与发展策略
摘要:多年来,国有保险公司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保险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国有保险公司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国有保险公司认清自身的不足,采取相应对策,对其发展十分有利。国有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相比,在国际化、效率、开发创新力方面均有不足:而与国内同行相比,又有企业再造功能、快速应变力不足等缺点,国有保险公司应通过转变经营指导思想、转变管理方法、增资扩股、优化体制等方法提高自身竞争力。
多年来,我国国有保险公司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中国保险业一个响当当的金字品牌。今后,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仍然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保险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这一金字品牌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多重竞争压力。
受著名的“木桶理论”的启发,为了扬长避短,培育国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妨探寻一下我国国有保险公司这只木桶的短边,以便避短求长,进一步提升国有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保险公司存在的弊端
一只木桶的容积,并不取决于较长的木板,储水的总量始终无法超出短边的极限。就象一围堤坝,洪水总是首先越过最低矮的挡板。那么,国有保险公司这只“木桶”的短边究竟在哪呢?
(一)与外资保险之比较
在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时候,国有保险公司自有外资不可比拟的文化、网络、既有份额等优势,但难与国际化对接、多层次低效率的管理、开发创新力不足都是木桶的短边。
1.国际化之短。一是竞争级别上的差距。洋保险块头大,是重量级,是庞然逼近的巨鳄,中资保险公司却是小块头,轻量级,充其量是初生之犊。二是技术含量的差距。保险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和附属品,经济发达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保险业发展的深度。高度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引领着风险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我国经济起飞中蕴含的对保险支撑的需求,迫使我们必须“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三是无国界经济的标准化需求。中国入世之后要在国内保险界立足,不仅需要有“内战”的经验,更要具备与国际保险巨头抗衡的实力。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现在和未来更要把握国际惯例,遵循国际标准,主动与国际接轨。
2.低效率之短。作为脱胎于计划经济垄断经营的国有保险公司,以行政区划设点,机构遍及城乡,网络覆盖全国。然而,机构的铺设并未必然带来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绩效的提升。耗费大、环节多、节奏慢、服务不到位始终是国有保险公司的顽症。以车险、货运险“双代”为例,保险标的异地出险,标的物所在地分支机构代查勘、代理赔应是国有保险公司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手续繁琐,代理与被代理公司之间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从经营管理层次上讲,外资机构往往是简单精干、扁平化管理,而国有公司是层次较多,层级分明,有穿靴戴帽之感,存在对市场反应不灵敏,对客户反馈信息传递缓慢的缺陷。
3.开发创新力之短。随着开放的潮流,中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保险,越来越深刻地接受着保险市场的熏陶,产品开发、客户关系、危险管理、风险评估这些似曾相识的概念成为企业基本生存之道。然而,由于开放的不完全、竞争的初始化,国内保险业尤其是国有保险公司在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承保技术、新的市场运作方式、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模仿阶段,研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和开放态势对商业保险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滞后效应。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