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业如何构建“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

今年8月,保监会先后下发通知、出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针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保险机构“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工作,并限时年底前完成。此次治理工作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可谓空前,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治理金融保险企业“小金库”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经过前几次的治理工作,保险机构“小金库”现象依然存在。那么,“小金库”为何屡禁不止呢?利益驱使固然是主要原因,但防治工作缺乏连贯性、系统性也是重要问题。从保险企业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根治“小金库”的关键,在于建立“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措施的持续性,从根基上找原因,从源头上堵漏洞,在预防上下工夫,坚持“惩防兼顾、以防为主”,致力于消灭“小金库”滋生的环境。
增强合规意识是预防“小金库”的前提
保险公司要切实强化合规建设,提高各级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合规意识,营造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合规教育,加大资源和费用投入,定期开展各类合规培训,合理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将合规教育列为各级领导干部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通过合规培训使广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明确“小金库”的界定、危害和责任。二是将预防“小金库”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公司廉政建设体系,设定违规红线,强化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纪检、监察、审计的力量参与治理,形成高压态势。三是将合规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加强合规政策宣导,宣扬服务、奉献、守纪的职业精神,在“小金库”预防与治理问题上要充分依靠广大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营造预防“小金库”的文化氛围。
强化制度约束是预防“小金库”的关键
在“小金库”预防和治理过程中,既要坚持“人治”,又要坚持“法治”,提高人的素质和合规意识固然重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制约制度更为关键,保险公司要尽可能的堵塞制度漏洞,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不给“小金库”制造者可乘之机。一是落实财务规范和程序,逐步推进财务人员直管,严格基层保险机构的授权范围,实施财务收付费集中和无现金支付,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要有严格的审批和记录,积极推行手续费跟单,规范手续费使用和发放。二是加强印章和单证管理,落实登记和审批制度,杜绝业务印章与单证由同一人管理,增加监督环节,有效防范撕单、埋单和阴阳单现象,从源头上把好资金出口。三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增加系统开发方面的资源投入,完善财务、业务、理赔、统计系统,实现系统对接,推行见费出单,有效制约财务和经营管理行为,避免“小金库”的发生。四是落实群众监督制度,公开设立监督电话和信箱,对于涉及“小金库”的群众举报,一经收到,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公司管理和财务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群众的力量预防“小金库”。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