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高收益还能挺多久

问:互联网金融的高收益还能挺多久?传统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会早一天到来吗?答:“挣得不多,年纪不小,没有微信,不会上网”,余额宝、理财通等新兴互联网理财工具的出现,已开始冲击部分只信奉银行定期存款的“50后”、“60后”的理财观。收益每天可见,让抽象的“理财”二字变得有血有肉,而从行为方式上看,这场朴素的“财富启蒙运动”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赚钱那么简单。
“50后”的老刘是济南一家国有企业的老职工,一辈子本本分分挣钱,就连收到假币也会选择一烧了之。“挣得不多,年纪不小,没有微信,不会上网”,他自己这样形容自己,像很多“50后”一样,老刘对互联网的驾驭能力严重滞后于年轻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更近乎于零。老刘和妻子月收入加一起才几千块,全家信奉的理财方式主要是银行定存。
老刘习惯以万元为单位存钱,他觉得这样心里更有数,所以一般3个月才能存一次钱,多选择两年期,五年期不敢存,怕万一有事用钱的话亏利息。对于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老刘唯一参与的是亲戚单位的集资,收益能达6%-7%,但老刘从来不买其他理财产品,因为常从媒体上看到有人被骗的血本无归。老刘知道马云和QQ,但并不知道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实质是变相的基金买卖。
老刘的“被启蒙”,始于小刘年前存入余额宝的两万元。当天存当天取、日结收益,每天都有现金进账,老刘第一次见识到这种理财方式,虽然他不懂什么是年化收益率,但拿计算器算了算,“存两万块钱每天按最低3块钱的利息,一年是1095元,算下来利率是5.475%,比银行五年定期存款高不少啊。”不过老刘还是不敢存,因为余额宝并未承诺其产品不会出现亏损,老刘觉得,即使只有1%的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也是100%。
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小刘决定向他借3万元,借期一年,到期后返还已支付保费和4%的利息(高于一年定存利率)。这下老刘同意了,不过也随之陷入矛盾中:为啥儿子借钱买支付宝他没制止,还借钱鼓励?思考良久后老刘终于想通了,他确实想获得更高的利息,只是怕担风险,但如果小刘亏了,不也是亏自家人的钱么。至此,老刘决定委托小刘将两万元存入余额宝,迈出了他的互联网理财第一步。买入余额宝的当月,小刘又给老刘注册了微信账号,并将老刘的工资卡与账号绑定,为避免父亲被骗,小刘把账号的“推荐好友”和“被搜索”功能全部关闭,只教给老刘如何使用理财通购买和赎回。
没过几天,老刘就把卡上的闲置资金都购买了理财通。虽然时间才过去不到3个月,但老刘的生活方式却因融入互联网金融而变化。现如今,老刘每天都会多次登录微信,看账户里的钱还在不在,当听小刘说不要乱下载东西,因为可能有盗号木马后,任何一个软件更新的提示都让老刘非常紧张,而每晚小刘上网的时候,老刘也会凑过来让他打开余额宝,看看当天的收益情况。在日结收益的耳濡目染下,老李对“价值”二字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放在家里日用的几千元现金,被缩减到1000元,其余全买了理财。
理财的目的,在于价值的最大化,无论“增价”还是“增值”,最终都实现了物尽其用,多方得利。我们无法预估互联网理财的“钱景”,也不能否定其存在的风险性。但互联网金融的升温,尤其是理财工具的普及,已将更多不善理财或理财能力较低者纳入其中,让更多的人学会了理财,并养成了理财的习惯,而得益于日结收益、日存日支,“价值”二字变得更加直观,更多的人开始学会“更经济”的看问题,更客观的看待物的价值。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