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型与消费型定期险,哪类购买更划算

由于现代职场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罹患重大疾病,甚至意外离世。而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在这个时候,给家庭经济支柱上道保险是非常必要的。而从家庭经济支柱的风险考虑,定期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返还型定期险未必比消费型定期险更划算。让保险回归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不是强调其投资功能才是根本。
那么买定期型保险到底是买返还型还是消费型,哪个更划算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像定期寿险这样低保费、高保障的消费型保险产品,由于带给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代理人等的回佣少,很少被主动推广。而投资者接触多的,往往是表面上看起来回报多,实际上既得不到充分保障,又拿不到很好投资收益的分红型保险产品。
对此,投资人应当首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保险公司是怎样赚钱的?消费型定期保险一旦不出险,钱就拿不回来了,买这种保险到底值不值?
明亚保险经纪公司代理人李彦鹏介绍,所有的保障类险种,在其保障责任方面,精算师进行产品设计时都会遵循一个精算原则期望收支平衡原则。即按照大数法则,保险公司既不赚取投保人的钱,也不会在这上面亏本。这是保险定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而保险公司获取利润主要是利用收进保费和赔出赔金之间的时间差来运作资金获取收益。
按照保险期限划分,人寿保险可以分为定期保险和终身保险两大类。顾名思义,终身险就是保险一辈子,定期险就是保一定年限。很多定期险最高保30年。一般来说,保费由低到高依次为:定期不返还的寿险、终身不返还的寿险、定期返还的寿险、终身返还的寿险,其中定期不返还的寿险就是上述保险公司部门经理推荐的低保费、高保障产品。因为在投保期间,如果不出险,则保费完全不退返,也被称为消费型定期保险。
返还型才划算?
那么,消费型定期保险一旦不出险钱就拿不回来了,到底值不值呢?
明亚保险经纪公司代理人李彦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只要是带有保障性质的保险,都遵循期望收支平衡原则。如果选择消费型的,那就是说,你跟保险公司一样,纯粹地遵守了这个原则。
如果选择非消费性的,简单地说,其本质是:保险公司把应该扣除的保障成本扣除后,把你多交的一部分资金做了投资。投资收益中保险公司自己留存一部分,把另一部分还给你,即作为还本。所以,这种还本到底值还是不值,还要结合具体险种以及投保人自身的投资能力而定。
李彦鹏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张先生今年30周岁,根据其年收入等状况,为自己安排了1万元的重疾保费预算,备选方案有两大类,一类是长期或终身型的返还型重疾险,一类是定期消费型保险。这两类我们各举一例来对比:
A险种:保费9570元/年,缴费期20年,保额30万,保障至88周岁;如果中间未发生赔付,满期时给付保额30万。
B险种:保费3390元/年,缴费期20年,保额30万,保障期30年,消费型。
如果张先生投保B险种,相比A险种,年缴保费可结余6180元,共20年。如果张先生将每年6180元的结余进行投资,即使按照银行5年定期存款自动转存的形式,在张先生60周岁时,该部分资金的本息和也将超过30万。这时候虽然定期险已经满期,但投资的本息和已经超过A、B两险种所提供的保障金额,而张先生的总支出并不多;而88周岁时的本息和自然更是远超过30万。
李彦鹏还透露,尤其要警惕银行、电销等渠道推荐的返还型定期险,这类产品提供的所谓投资回报往往很差。
更何况有些定期险年缴保费不到3390元也能满足同样的保障功能。李彦鹏补充到。他认为,总体来说,投保时应坚持保障优先的原则,就是抓到保险最有价值的地方了。
当然,消费型定期保险并非适合所有人。投保时还要考虑年龄、健康状况、对资金的管控能力、工作性质等。另外,有些定期险以一份定期寿险为主,还可以附加重疾险;有的定期险保残疾,而有的合同条款只保死亡,不保残疾。这些都是投保时要注意的地方。因此,消费者要货比三家,详细咨询专业人士后再为自己和为家庭的经济支柱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