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保险改革模式出现了什么问题
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加速,保险越来越被重视。然而保险公司的营销观念滞后,产品创新不足,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销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仍然是保险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保险业亟待创新营销理念和模式。
保险营销指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保险作为一种商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是实现相关企业的相关活动。保险营销不是保险推销。良好的保险营销将会取代保险推销。我国目前的环境以及发展现状是非常差的。
正是这种环境的贫瘠,保险营销并不受国人的欢迎。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远远超过现在的需求。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的保险意识加强,保险需求多样化,这些都迫切需要保险业的营销理念进行一场深层次的变革。
原定于本月三审的《社会保险法》将推迟到明年进行,抛开宏观经济的外部因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改革模式出现了什么问题?
至今仍在影响我国的这场危机,需要理性看到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仅仅是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因素之一,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根源在于改革不到位导致的发展模式转变滞后。基于这个判断的一个逻辑结论是,反危机要取得预期效果,不仅要加快政策调整,更要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但是,宏观经济的波动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对深化改革带来了噪音。有消息称,原定于本月三审的《社会保险法》将推迟到明年进行,其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为了避免给企业加重负担,要推迟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这再次证实了“形势好时不想改革;形势不好时难改革这句话。应该认识到的是,社会保障问题并不是在本次危机中才出现的。
由于社会体制建设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制度不健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体制矛盾。目前的制度已经不适应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便没有这次危机,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应该成为改革的重点。这次危机,只是更加凸显了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生产能力的问题,而是消费能力的问题,而消费能力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基础上的。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从社会层面看,延迟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只会给居民消费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使消费难以启动,进一步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投资,强化了现行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来看看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是如何走出大萧条的。危机的前几年,胡佛政府采取的也是传统的反危机政策,补贴企业、扩大生产,但没有实质性效果;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政府则更多地侧重于社会改革,走一条“以社会变革应对经济危机的新路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推进社会救济;建设福利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危机还非常严重时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
出台《全国劳工关系法案》,赋予工会合法性,通过发挥工会作用全面解决劳资关系问题。正是这三条,从根本上稳定了受危机重创的美国社会心理,稳定了政、资、劳三方对未来的预期,并且形成了均衡的利益格局,为美国走出危机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从这段历史来看,“危机倒逼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之一,错失这个机遇,将使改革的时间窗口再度关上。
应该说,此次危机为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利用危机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调整劳资关系,建设公共服务体制,可以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罐基础。
换一个角度看,既要减少企业负担,又要稳定并且提高居民预期,是不是必然矛盾呢?实践证明不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在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同时减少企业负担。
例如,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施更为积极的减税政策;清理企业各项费用。这些负担的减轻完全可以覆盖由于企业“强化参保、足额缴费而增加的成本。
保险企业应该重视对资源合作网络的培育。“互联网+”时代,保险业已经实现与银行、邮政、车商、铁路、航空、旅行社等服务机构的合作,险企作为产品供应者,可以在这些合作伙伴之间扮演一个网络资源整合者,建立合作关系管理网络,即时联动共享信息,一方面可以整合各方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超值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业务增长。比如太保,通过绘制客户的脸,对客户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