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建设迈入城乡一体化

东莞率先在全国实现了门诊报销制度。东莞的基本医疗保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职医保和农医保的成功标志着东莞社保在超越户籍、身份等差异的同时,向打造平等、高效的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回溯东莞社保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东莞社保所迈出的每一步,其实都是一次适时的创新实践。
当社保制度开始越来越多地模糊城乡、身份差异,当越来越多的新莞人被纳入到保障的范畴之内,当各项社保制度内部整合度越来越高时,东莞社会保障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行。医疗保险全国率先实现门诊报销医疗费2.4万元,个人支付不到2600元。2008年7月1日一早,黄江镇的钟先生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社保医疗服务点为妻子结算治疗费,新的报销金额让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家是2008年东莞推行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受益的第一个家庭。3个月后,横沥镇新莞人唐女士同样幸运地成为了东莞推行社区门诊报销制度后受益的第一人。东莞现行的医保制度,无论是报销比例、报销额度还是覆盖面,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市社保局局长梁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正是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让东莞始终走在了社保制度建设的前沿。现在看来,它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第一次转变和提升,出现在2004年。这一年7月,东莞在全省率先启动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代了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此后的两年多里,考虑到各镇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现状,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直分为A档和B档。参保人分别按每人每年只需缴纳90元和220元,年度内就可以享受住院和特定门诊的基本医疗费报销待遇,报销限额分别为1万元和3.5万元。2007年7月,原农医保A档参保人全部转为B档参保,农医保内部实现了合二为一,这为东莞医保体系第三次更大范围的并轨改革铺平了道路。2008年7月,东莞城乡一体化的医保体系水到渠成。3个月后,东莞医保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门诊报销制度。
日前,社保部门又对外宣布,明年起,东莞社保又将给全体参保人送出一份惊喜,在全国再次率先提高参保待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年新增240万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企业集中度极高,发生工伤事故的集中度较其他地区也更为明显。外来工是东莞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来说,工伤保险无疑是一道最好的保障。东莞社保部门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紧迫的社保需求,并优先在全市推进工伤保险全覆盖。1997年,社保部门逐步完善工伤保险管理,自此,东莞工伤保险体系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
1998年至2000年,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如1998年,社保部门经过查漏促保,使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146.2万人,较1997年增加4.2%。同时建立工伤伤残等级评定例会制度,并从10月起,将因工死亡的参保员工遗属的抚恤金标准,由原计发40个月的所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调整为60个月。而在1999年,东莞明确了建筑工人发生工伤的处理操作办法,全年支付了工伤(亡)员工9380多人次的工伤保险待遇。到了2000年,工伤保险基本实现了对全市各单位及其职工的全覆盖。
全市又建立了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对年度工伤事故发生率升高的参保单位,次年调高其工伤保险费费率,事故发生率降低时调回标准费率,进一步减少事故对职工造成的伤害。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东莞社保部门开始将工伤预防提到了保障工作的重心位置。经10多年的巩固和完善,东莞的工伤保险取得了长足进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参保人数已达380余万,比1998年的140余万增加了240万。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