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运用新规是否是“松绑”

对于这项新规,上周的市场将其看做“为险资松绑”、“最多可为A股市场释放4000亿元的‘活水’”。细看《通知》便可发现,这显然是个误会。按照此前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余额,合计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25%;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合计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10%。
而根据《通知》,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都被纳入权益类资产这个大类,保险公司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因此,简单将《通知》理解为“保险公司投资股票比例上限提高至30%”,并视做股市利好,显然是一厢情愿。按此推论,那么做PE的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投资PE比例上限提高至30%”,并视作PE募资的利好?实际上,此次出台的新规,是用大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控制,取代之前繁杂冗余的各种细项的投资比例限制,体现了抓大放小、监管方式逐渐市场化的趋势。此举将赋予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更高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不能看做简单“松绑”。
目前的事实是,保险业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仓位不超过10%,远低于25%的上限。保险公司投资于股市资金量的多寡,是综合考量市场环境、自身情况等多重因素的结果,而非仅取决于保监会的政策。此次《通知》一个被市场忽视的重要变化是,对保险公司投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比例进行了实质性收紧。去年10月,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产品等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也为险资投资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开了绿灯。
这一举措引起了市场的高度重视,被不少人看做是保险业“金改”的第一枪。在上述政策之后,不少保险机构为了提高投资收益率,都加大了对信托计划等非标准化金融产品的配置力度。彼时,正遇上银行系统着手清理自身表外业务,因而在非标准化金融产品市场上形成了“银行退、保险进”的局面。险企在合理规范内运用新规是否可以看做是保险也得松绑,以观后效。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