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能够养活自己吗?
关于自己的养老问题很多人都是非常担心的,有人觉得购买一份养老保险最好,有人也会觉得养老保险拿的那点钱还不如自己攒的那些钱多,关于购买养老保险是对的还是错的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关于养老保险有人觉得其所提供的那些补贴是完全不能够养活自己的,自己的生活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化解公民老年风险而提供定期收入的社会保障制度。通俗和大体的讲,就是老百姓在还“年轻”、还有工作能力时,把养老保险费用按规定定期交给政府保管,然后等自己退休之后,政府再把这笔钱返还给老百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每个人都能老有所养。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就是公民与政府的一个社会契约,一种互相的信任,一个政府对公民的承诺。一旦这种信任出现问题,那么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就面临很大的风险。
“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说明人们对这一社会契约存在某种担心和非信任。笔者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州8亿社保基金被挪用事件;再就是报道中所提到的资金缺口问题。据统计,我国养老金统筹基金年均缺口717亿元,总缺口达2.5万亿元,相当于我国一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3。这种严峻现实很容易让人们对政府的“兑现”能力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和“现实”的老百姓很容易就会产生宁可相信储蓄罐也不信任政府的想法。
从社会信任的角度看,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赢得公众对于政府的支持,也能够使人民对政府丧失信心。虽然有了养老保险,但是依然有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公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不信任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公民对养老保险失去信心,影响到公众对缴纳养老金积极性,甚至产生拒缴危机,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农民工退保风潮。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做出的提供社会保障的承诺,一旦不能落实,将伤害公众的情感,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指数。
所以,养老保险打不过储蓄罐是一个警示,如何让底层民众对未来充满希望,如何让养老保险取信于民,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可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诚意的最大考验。有人说,适度保持对政府的不信任是政治文化的健康表现。即便如此,“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的现实,已经足以促使公共管理部门警示与反省。
如何化解大家心中对于养老保险存在的疑问,我觉得政府是要有一些作为的,比如果断地承担起偿还历史债务的责任,让大家对于养老保险没有后顾之忧笔者认为,想让养老保险打得过居民的储蓄罐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政府应该果断地承担起偿还历史债务的责任,还需要保障养老基金的安全性,等等,政府应该有责任也是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